傍午小炎蒸,山田正资长。
秋长利在农,岂计碍游赏。
近西得阴早,信步寻凉往。
豁然水云榭,适可悦俯仰。
襟袖觉飒寒,眉目为清朗。
举头见题额,副实诚不爽。
傍午小炎蒸,山田正资长。
秋长利在农,岂计碍游赏。
近西得阴早,信步寻凉往。
豁然水云榭,适可悦俯仰。
襟袖觉飒寒,眉目为清朗。
举头见题额,副实诚不爽。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漫步于山田之间,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炎热到清凉的转变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心境变化。
首句“傍午小炎蒸”描绘了夏日午后,阳光炽热,空气仿佛被加热了一般,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接着,“山田正资长”则转而赞美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即使在酷暑之下,山田依然生长旺盛,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秋长利在农,岂计碍游赏”两句,诗人借对农业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农事的重视,认为季节更替是自然法则,不应因个人喜好而改变。
“近西得阴早,信步寻凉往”描述了诗人沿着西边的阴凉处行走,寻找避暑之地的过程。这里的“阴早”不仅指时间上的早,也暗示了自然界的阴凉之处,为接下来的场景铺垫。
“豁然水云榭,适可悦俯仰”描绘了诗人最终到达一处名为“水云榭”的凉亭,这里视野开阔,水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诗人在这里可以自由地俯仰观景,享受自然之美。
“襟袖觉飒寒,眉目为清朗”表现了诗人置身于凉爽之中的感受,衣物轻拂,心神清爽,眉宇间也透露出一种愉悦与宁静。
最后,“举头见题额,副实诚不爽”点明了诗人抬头所见的凉亭之名——“招凉榭”,并感慨这名字与实际景象相符,没有丝毫偏差,完美地体现了此处的清凉与宜人。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午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
前山后山云乱起,山脚入溪清见底。
溪南更有山外山,散如浮尘聚如米。
老枫枯栎叶纷纷,下有人家深闭门。
钓丝欲收风浪急,却回双艇来篱根。
老翁曳杖行伛偻,一童负樵一童斧。
笔端意度尽神妙,卷里衣冠自淳古。
商周寂寞经几秦,后来莘渭宁无人。
茫茫耕钓去不已,武陵竟隔桃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