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陈舜俞制科东归》。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舜俞参加科举考试并获成功后东归的祝贺之情,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与期许。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这两句描绘了科场中的盛况,其中“诸贤”指参加考试的士子,“发策”是指考官出题考试,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菑川(今山东境内)获得了成功,显得与众不同。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豪和怀旧之情。“曲学”可能是指自己对经典的研究,“暮年终汉相”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古代汉朝大臣的向往和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高谈平日漫周公”则是在回忆过去与朋友们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抱负。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这两句表达了对陈舜俞的祝福,希望他在壮年之际能够取得学术上的成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所作为。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听到朋友将要东归的消息时的感慨,以及送给他一些像古人那样的礼物,以示友情的深厚。
整首诗不仅是对陈舜俞的祝贺,也是王安石个人情感与政治抱负的体现,展现了诗人的学识、胸怀和对朋友深沉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