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
《送陈舜俞制科东归》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énshùnzhìdōngguī
sòng / wángānshí

zhūxiánwèiyānggōngchuānlǎowēng

xuéniánzhōnghànxiānggāotánpíngmànzhōugōng

jūnjīnzhuàngsuìshōushíkànshìgōng

wénshuōkǎiránzhēnyǒuzèngxíngliáorénfēng

翻译
各位贤才在未央宫展示才华,唯独有一位菑川的老翁与众不同。
他精通曲艺,晚年成为汉朝丞相,平日里高谈阔论,却无实际作为,如同闲聊的周公。
你现在正值壮年,收获了科举功名,而我期待将来能见到你的实际成就。
听说你对此感慨万分,真心实意,送行之时的赠言就像古人的风范。
注释
诸贤:各位贤才。
发策:展示才华。
未央宫:汉代宫殿。
独得:唯独。
菑川:地名,这里指老翁的故乡。
一老翁:一位老人。
曲学:精通曲艺。
暮年:晚年。
终汉相:成为汉朝丞相。
漫周公:如同闲聊的周公,比喻空谈。
壮岁:壮年。
收科第:收获科举功名。
它时:将来。
事功:实际成就。
慨然:感慨万分。
赠行:送行。
聊似:犹如。
古人风:古人的风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陈舜俞制科东归》。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舜俞参加科举考试并获成功后东归的祝贺之情,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与期许。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 这两句描绘了科场中的盛况,其中“诸贤”指参加考试的士子,“发策”是指考官出题考试,而诗人却独自一人在菑川(今山东境内)获得了成功,显得与众不同。

"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豪和怀旧之情。“曲学”可能是指自己对经典的研究,“暮年终汉相”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古代汉朝大臣的向往和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高谈平日漫周公”则是在回忆过去与朋友们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抱负。

"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 这两句表达了对陈舜俞的祝福,希望他在壮年之际能够取得学术上的成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所作为。

"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听到朋友将要东归的消息时的感慨,以及送给他一些像古人那样的礼物,以示友情的深厚。

整首诗不仅是对陈舜俞的祝贺,也是王安石个人情感与政治抱负的体现,展现了诗人的学识、胸怀和对朋友深沉的情谊。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晓出西塘

塘水随人缓步行,哀湍激石故轻清。

太行秾秀霜洗净,全赵规模天凿成。

偶为登临发悲咏,忽从毛发散秋声。

殷勤莫尽樽中酒,留到青山佳处倾。

(0)

集古.洛中感旧

千里江山一梦回,悔缘名利入尘埃。

年光到处皆堪赏,谁与愁眉唱一杯。

(0)

襄阳咏史·其二十七修禊亭

相唤相呼上巳游,国人无日不思周。

近来烽火遭三月,那得闲杯逐水流。

(0)

勉和筹堂来韵·其四

汉祖龙兴自有时,未应六出计皆奇。

采芝人向山中老,不见功名一首诗。

(0)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六十六愚

膏以明自煎,薰以香自薪。

善哉柳侯意,一字辱溪神。

(0)

一字百题示商君祥·其四十九墨

松閒老潘谷,何处得玄圭。

速置蔷薇露,诗仙醉欲题。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