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避崤陵雨,翻行大壑云。
微风清树气,积润洗山文。
银海春波阔,龙池细涧分。
九陵松柏路,香霭日氤氲。
言避崤陵雨,翻行大壑云。
微风清树气,积润洗山文。
银海春波阔,龙池细涧分。
九陵松柏路,香霭日氤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陵墓途中遭遇雨天的独特景象与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言避崤陵雨,翻行大壑云”以“言”字开头,仿佛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开始,引出诗人原本打算避开崤陵的雨,却意外地在大壑间遇到了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通过“避”与“翻”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适应,也暗示了命运或自然的不可预知性。
接着,“微风清树气,积润洗山文”两句,诗人转向对眼前景致的细致描绘。微风轻拂,不仅带来了清新之感,也使得树木的气息更加纯净;而“积润洗山文”,则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滋润,如同清洗一般,让山峦的纹理更加清晰,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银海春波阔,龙池细涧分”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银海形容广阔无垠的水面,春波则暗示了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复苏;龙池与细涧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也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考,仿佛在探讨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最后,“九陵松柏路,香霭日氤氲”将视角拉回至陵墓,通过“九陵”这一特定地点,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松柏象征着永恒与不朽,而“香霭日氤氲”则描绘了陵墓周围弥漫的香气与朦胧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氛,表达了对逝去先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特定历史场景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与先人的缅怀之情。
龙盘凤翥气佳哉,东指斋宫玉辇来。
影入松楸仙仗远,香升俎豆晓云开。
盛仪备处千官肃,神贶乘时万马回。
豹尾叨陪须献颂,小臣惭愧展微才。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六十归来,今过七十,感谢圣恩嘉惠。
早眠晏起,渴饮饥餐,自己了无心事。
数卷残书,半枚破砚,聊表秀才而已。
道先生、快写能吟,直是去之远矣。
没寻思、拄个青藜,靸双芒屦,走去渡头观水。
逝者滔滔,来之衮衮,不觉日斜风细。
有一渔翁,蓦然相唤,你在看他甚底。
便扶杖、穿起鲜鱼,博得一尊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