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星驰暴客起,西望烽烟无百里。
夜半惊呼得渔舠,老稚相携三百指。
蠖屈蛇盘破蓬底,忽欲骞身风刮耳。
沙汀舣岸少依刘,万斛愁情空一洗。
回思当年侍玉皇,禁垣夜直宫漏长。
驱驰谁谓遽如许,客枕不安云水乡。
前日蹇驴冲火烈,今此扁舟压残雪。
隆暑祁寒欲少休,钲鼓迫人如地裂。
草庐安得无卧龙,奉天政赖陆宣公。
凭谁急呼人杰起,使我叩角歌尧风。
羽檄星驰暴客起,西望烽烟无百里。
夜半惊呼得渔舠,老稚相携三百指。
蠖屈蛇盘破蓬底,忽欲骞身风刮耳。
沙汀舣岸少依刘,万斛愁情空一洗。
回思当年侍玉皇,禁垣夜直宫漏长。
驱驰谁谓遽如许,客枕不安云水乡。
前日蹇驴冲火烈,今此扁舟压残雪。
隆暑祁寒欲少休,钲鼓迫人如地裂。
草庐安得无卧龙,奉天政赖陆宣公。
凭谁急呼人杰起,使我叩角歌尧风。
这首诗名为《避贼引》,创作于宋代,由诗人邓肃所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的深沉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羽檄星驰暴客起,西望烽烟无百里”两句,描绘了一种战乱频仍、烽火连天的情景。羽檄星可能指的是急速行进的军队或是战事的信号,而“西望烽烟”则表明了战乱已成常态,没有一处安宁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迅速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紧张与不安的世界。
接下来的“夜半惊呼得渔舠,老稚相携三百指”则展现了人民在战乱中的困苦生活。夜晚突然间听到呼唤声,人们紧急集合到船上逃难,这种场景充满着恐慌和无助。而“老稚相携三百指”则进一步强调了这艰辛逃亡过程中的人性温暖和生命的脆弱。
诗中的“蠖屈蛇盘破蓬底,忽欲骞身风刮耳”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躁动与不安。这里的“蠖屈蛇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困境,而“忽欲骞身风刮耳”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迅速逃离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过去安稳生活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奈。例如,“沙汀舣岸少依刘”一句,可能是在暗示自己如今流离失所,与古人依靠大江大河寻找避难之地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而“万斛愁情空一洗”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次逃亡,能够彻底摆脱过去的忧虑和牵挂。
诗中还有一段,“回思当年侍玉皇,禁垣夜直宫漏长。”这里,诗人回忆起过去在皇宫中的生活,禁城之内的夜晚守卫,以及那悠长的宫廷钟声。这一段落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于安稳宫廷生活的渴望。
最后几句,“驱驰谁谓遽如许,客枕不安云水乡。前日蹇驴冲火烈,今此扁舟压残雪。”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中的急遽变化和自己命运多舛的无奈感受。从“驱驰”到“客枕”,再到“云水乡”,诗人通过这种流动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对比鲜明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痛苦面貌,以及个人在其中所经历的心灵波折。邓肃通过这首《避贼引》,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士大夫,在动荡时世中的哀伤与不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