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围新翠接苍穹,九十春光景不同。
蝶使蜂媒游化日,莺梭燕剪织芳丛。
柳侵书案窗分绿,花覆村溪水借红。
试问韶华谁领略,太平佳气在江东。
四围新翠接苍穹,九十春光景不同。
蝶使蜂媒游化日,莺梭燕剪织芳丛。
柳侵书案窗分绿,花覆村溪水借红。
试问韶华谁领略,太平佳气在江东。
这首《春晴》由明代诗人穆植所作,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独特魅力。
首句“四围新翠接苍穹”,开篇即以“新翠”点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苍穹”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春天的广阔无垠,又暗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接着,“九十春光景不同”一句,巧妙地运用数字“九十”来概括春天的丰富变化,强调了春日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接下来的四句“蝶使蜂媒游化日,莺梭燕剪织芳丛。柳侵书案窗分绿,花覆村溪水借红”,进一步展开画面。蝴蝶和蜜蜂在阳光下忙碌,仿佛是春天的使者,穿梭于花丛之间;黄莺和燕子则如同织女,用它们的歌声和身影编织着春天的美丽画卷。柳树的枝条轻轻拂过书案和窗户,带来一抹绿色的清新;而花朵则覆盖了村边的小溪,溪水因此映上了红色的花影,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生动。
最后两句“试问韶华谁领略,太平佳气在江东”,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韶华”指代美好的时光,提出一个问题: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又有谁能够真正领略到这份美好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认为真正的佳气(吉祥之气)存在于江东,即江南地区,暗含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整体而言,《春晴》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土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
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
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彭城真梦耳。
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妄心不复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
广陵阳羡何足较,只有无何真我里。
乐全老子今禅伯,掣电机锋不容拟。
心通岂复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