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衣坐篮舆,静夜光灿瑳。
不知行径微,但觉滩声裹。
夙醒兼梦寐,惊定苦扬簸。
舍舆缘蹬行,十步足九跛。
冻痕交竹影,蹴踏纷碎琐。
半岭闻晨钟,茫茫寒月堕。
披衣坐篮舆,静夜光灿瑳。
不知行径微,但觉滩声裹。
夙醒兼梦寐,惊定苦扬簸。
舍舆缘蹬行,十步足九跛。
冻痕交竹影,蹴踏纷碎琐。
半岭闻晨钟,茫茫寒月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一人乘坐竹轿穿越箬岭的情景。首句“披衣坐篮舆”,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准备出行的场景,衣着整齐,坐在竹轿中,准备开始一段旅程。接着,“静夜光灿瑳”一句,通过“灿瑳”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夜晚光线的闪烁与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不知行径微,但觉滩声裹”,诗人虽然不知道行走的路径是否狭窄,但能感受到脚下水流的声音,暗示了行程的艰难与自然环境的壮阔。接下来,“夙醒兼梦寐,惊定苦扬簸”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旅途中的颠簸和不安比作梦境中的惊醒,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复杂心情。
“舍舆缘蹬行,十步足九跛”描述了诗人放弃竹轿,改步行的过程,每走十步,就有九步是跛行,形象地展示了山路的崎岖不平。最后,“冻痕交竹影,蹴踏纷碎琐”一句,通过“蹴踏”和“碎琐”等词,描绘了在寒冷的冬日里,竹影交错,脚步声杂乱无章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辛。
“半岭闻晨钟,茫茫寒月堕”则以晨钟和寒月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旅途即将结束,黎明即将到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