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灵树契冥符,贬剥诸方没破除。
自笑欲谈词忽丧,江州钝置老尚书。
生如灵树契冥符,贬剥诸方没破除。
自笑欲谈词忽丧,江州钝置老尚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间静修,开堂讲法的情景,展现了其法力高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尊敬与求教之心。诗中的“生如灵树契冥符”一句,以灵树比喻僧人,冥符象征佛法,暗示僧人如同灵树般深植于佛法之中,与宇宙法则相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修为与境界。
“贬剥诸方没破除”则可能是在描述僧人面对各种世俗的诱惑与挑战时,依然坚守本心,不为所动,坚持佛法的纯洁与完整,体现了僧人坚定的信仰和修行的决心。
“自笑欲谈词忽丧”这一句,诗人自嘲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语忽然消失,可能是因为在面对如此高深的佛法时,感到自己的知识与理解力的局限,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和对佛法的敬畏之情。
“江州钝置老尚书”则是以江州的尚书作为比喻,形容自己如同江州的老尚书一样,虽然年长且地位显赫,但在佛法面前却显得笨拙而无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渴望学习和深入理解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高超的法力和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在面对高深佛法时的谦逊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玉龙飞天从万虬,下与白凤窥红楼。
天人剪水碧云霄,幻作万宝无人收。
晚来疾风振林谷,时复乱牛同一牟。
蒋生扁舟泊何处,纵有美酒还堪愁。
进之病骨近始苏,旅食岂为鱼羹留。
炉灰拨残红烛短,谁与再倾双玉舟。
一夫失所是予责,二气迭胜非人谋。
夜阑寒甚欲就枕,解带却愧狐重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