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
古厅眠易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
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
古厅眠易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
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废与萧瑟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希望和光明。诗人通过对旧厅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变化。
"宫殿半山上,人家向下居" 开篇即设置了一种悬殊的景观,有着高低错落之感。宫殿本应是权力与繁华的象征,而现在却被置于半山之上,显得有些偏僻和孤立。而人家的居住地点则向下延伸,这或许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转移,以及旧有的权力结构的瓦解。
"古厅眠易魇,老吏语多虚" 古厅作为过去繁盛时期的遗迹,现在却只能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眠易魇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空虚和不安,而老吏的语多虚则是对当权者言辞不实、缺乏诚信的批判。
"雨水浇荒竹,溪沙拥废渠"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衰败。雨水本应滋润万物,但在这里却只能浇灌着已经荒废的竹林。而溪沙拥废渠,则是对曾经繁忙的水道现在变得淤塞不堪的写照。
"圣朝收外府,皆是九天除" 最后两句带来了诗中唯一的正面色彩。圣朝指代理想中的君主或政府,而收外府则意味着中央集权,重新整合那些曾经荒废的地方。"皆是九天除" 这句话充满了神圣和超自然的力量,暗示着这些变化都是由最高的权威所引导,是对宇宙秩序的一种修复。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也有对现实颓废的批判,但最终又给出了希望和光明。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文社会状态的深刻反思。
媚容素态,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
昵枕低帏销受得,□□轻怜深惜。
怎望如今,瓶沈簪折,蓦地成疏隔。
□□夕雨,甚时重见踪迹。
门外暂泊兰舟,一行霜树,□一重山碧。
泪眼相看争忍望,天际孤村寒驿。
汴水无情,催人东去,去也添愁寂。
鳞鸿方便,为人传个消息。
平生尚幽僻,尘务百不省。
屡从松竹游,身闲爱官冷。
何知事大缪,穷日厌鞭打。
抽身对佳客,屣倒冠不整。
吏徒环顾人,为我忍俄顷。
匆匆上马揖,语略意已领。
新诗满怀袖,璀璨吐光景。
归来坐明月,万象入清境。
风林起惊鹊,闲窗散花影。
吟哦不成寐,尽此良夜永。
君不见天上之老人,夜夜增芒烂如银。
又不见柱下之老子,年年换骨轻如纸。
辟谷餐霞得长生,老子前生老人星。
我疑公亦星之精,精神虽是肉枯槁。
老子区区似徒老,公生富贵老更好。
初随鹓鹭班中都,一麾一节今南驱。
为溟渤中有蓬壶,雅怀信在蓬壶岛。
非要琼芝与瑶草,公元自有长生道。
藤床纸帐二十年,上至泥丸下丹田。
孰非可为地行仙,十月十日祥云冻。
贺客休投龟鹤颂,倚吟自伴寒禽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