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中兴日,贤人愿仕时。
先生独不屈,此意竟谁窥。
文叔差增旧,君房亦素痴。
谋谟先已定,仁义此奚施。
即欲助为理,尤宜自得师。
诏书勤往访,谏议处仍卑。
志士宁相逼,高贤不受羁。
羊裘终隐去,鱼钓可忘饥。
炎祚嘘重焰,桐江系一丝。
云台俱泯没,严濑自清漪。
遗庙松株古,苍崖壁立危。
扁舟归老客,怅望读残碑。
汉室中兴日,贤人愿仕时。
先生独不屈,此意竟谁窥。
文叔差增旧,君房亦素痴。
谋谟先已定,仁义此奚施。
即欲助为理,尤宜自得师。
诏书勤往访,谏议处仍卑。
志士宁相逼,高贤不受羁。
羊裘终隐去,鱼钓可忘饥。
炎祚嘘重焰,桐江系一丝。
云台俱泯没,严濑自清漪。
遗庙松株古,苍崖壁立危。
扁舟归老客,怅望读残碑。
这首诗描绘了对严陵钓台的追思与感慨,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首联“汉室中兴日,贤人愿仕时”,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的场景,汉室中兴之际,贤人们都渴望为国效力。然而,接下来的“先生独不屈,此意竟谁窥”则点出了主题,强调了一位不屈从世俗、坚守自我原则的“先生”。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这位“先生”的独特性,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颔联“文叔差增旧,君房亦素痴”,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刘秀(字文叔)和孔融(字君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刘秀在汉室中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孔融则是以忠诚和正直著称。这里通过比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精神的颂扬。
颈联“谋谟先已定,仁义此奚施”,强调了决策与道德的重要性。在制定策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仁义之道,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智慧的肯定,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的约束。
尾联“即欲助为理,尤宜自得师”,表达了对理想与实践关系的思考。想要帮助治理国家,首先应该找到合适的导师,学习如何正确地运用知识与智慧。
接下来的“诏书勤往访,谏议处仍卑”,描述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追忆,以及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仰。即使在权力中心,他们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体现了高尚人格的魅力。
“志士宁相逼,高贤不受羁”,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推崇。真正的志士和高贤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束缚,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羊裘终隐去,鱼钓可忘饥”,通过引用古代隐士的故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物质生活相对简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钓鱼等简单的生活方式获得满足,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
“炎祚嘘重焰,桐江系一丝”,这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如同火焰燃烧后留下的一丝痕迹,历史虽然会不断更迭,但其中的光辉与价值却永远存在。
“遗庙松株古,苍崖壁立危”,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景仰。古老的庙宇、苍老的松树、险峻的悬崖,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
最后,“扁舟归老客,怅望读残碑”,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在扁舟上,老客独自阅读着残破的碑文,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对道德、智慧、自由、隐逸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探讨,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