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复一日,悠悠竟何之。
万物但此理,百年能几时。
墨翟悲已误,贾生哭奚为。
可怜日月轮,日夜争东西。
一日复一日,悠悠竟何之。
万物但此理,百年能几时。
墨翟悲已误,贾生哭奚为。
可怜日月轮,日夜争东西。
这首诗《途中》由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首句“一日复一日,悠悠竟何之”以平实的语言开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仿佛无尽的循环,引人深思时间的意义所在。接着,“万物但此理,百年能几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世间万物皆遵循着时间的规律,百年光阴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显得如此短暂。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有限性。
随后,“墨翟悲已误,贾生哭奚为”引用了墨子和贾谊两位古代哲人的典故,墨子因对社会不公感到悲痛而自责,贾谊则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哀叹。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墨翟和贾生的反应,诗人似乎在探讨面对时间与生命的意义时,个人应当如何选择和行动。
最后,“可怜日月轮,日夜争东西”以形象的比喻收尾,将时间比作不断转动的日月,日夜交替,永不停息。这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转。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珍惜当下、把握生命意义的呼吁。
综上所述,《途中》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道德责任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语言质朴而意味深长,富有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大君即吾父,百姓为吾儿。
天下本一家,爱敬无二歧。
尽心尽吾职,岂敢他求知。
吾祖耕鹿门,颇识民之依。
愿推衣与食,忍见啼寒饥。
虽有尧舜心,敢谓无其咨。
偏反常棣华,愧乏甘棠枝。
昔予忝京兆,民乃留生祠。
惺弟按全浙,生祠重见之。
兹予过常邑,行道传口碑。
见予问同姓,述旧喜以悲。
不有按治良,何以安流移。
为建长生位,以系吾民思。
徐氏实倡义,民心同秉彝。
民风足徵厚,岂以笑貌私。
寄谢诸父老,种德弘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