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城南步。望苍茫、雨花台畔,迷烟锁雾。
行到山前刚数里,绕遍水村渔浦。
问昔日、诗翁何处?
茅舍竹篱知在否,怕西风、吹如青冥去。
人不见,眼空注。凭高远眺天涯路。
最关情、离鸿声彻,白云红树。
铁瓮城边沙滚滚,隐约龙蟠虎踞。
更塔影、横空倒竖。
且向招提寻往迹,渡危桥、手挽疏藤缕。
黄菊好,暂延伫。
相约城南步。望苍茫、雨花台畔,迷烟锁雾。
行到山前刚数里,绕遍水村渔浦。
问昔日、诗翁何处?
茅舍竹篱知在否,怕西风、吹如青冥去。
人不见,眼空注。凭高远眺天涯路。
最关情、离鸿声彻,白云红树。
铁瓮城边沙滚滚,隐约龙蟠虎踞。
更塔影、横空倒竖。
且向招提寻往迹,渡危桥、手挽疏藤缕。
黄菊好,暂延伫。
这首《金缕曲》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雨花台寻访张南村未果,转而前往报恩寺赏菊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相约城南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的目的地——城南。接着,“望苍茫、雨花台畔,迷烟锁雾”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诗人行至山前,绕过水村渔浦,心中不禁浮想联翩,询问起昔日的诗翁是否还在那茅舍竹篱之间,担心西风吹散了他的踪迹。这里通过“人不见,眼空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凭高远眺天涯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的道路,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牵挂。接下来,“最关情、离鸿声彻,白云红树”一句,以离鸿的叫声和白云红树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对自然美的感慨。
“铁瓮城边沙滚滚,隐约龙蟠虎踞”描绘了铁瓮城边的壮丽景象,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隐含着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更塔影、横空倒竖”则展示了报恩寺塔的雄伟姿态,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且向招提寻往迹,渡危桥、手挽疏藤缕”表达了诗人决定继续探索,寻找往日的痕迹,即使面对危险也要坚持前行的决心。“黄菊好,暂延伫”则是对眼前黄菊美景的赞美,诗人在此稍作停留,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的回忆,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
青山拥高台,新亭何翼然。
长桥卧寒波,清池汇门前。
筑者吴季子,伯夷所鸠僝。
江湖孰云远,覆帱同一天。
旭日下亭阶,顿首重致言。
愿垂中天照,蔀屋见颠连。
我欲将此屋,化作千万间。
遍庇逃亡者,圣仁覆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