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遗爱满幽燕,不见胡尘十六年。
谁把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天边。
辕门遗爱满幽燕,不见胡尘十六年。
谁把旌麾移岭表,黄童白叟哭天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第所作的《奉送戚都护归田四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戍边将领戚都护的深深怀念和对边疆安宁的感慨。"辕门遗爱满幽燕"描绘了戚都护在边关留下的深沉恩泽,如同辕门之威,深入人心,覆盖了幽燕之地。"不见胡尘十六年"则暗示了在戚都护的守卫下,边境多年未起战事,百姓得以安居,长达十六年没有见到战争的尘埃。
"谁把旌麾移岭表"进一步赞扬了戚都护的功绩,暗示他的离去使得边疆的指挥权转移,但他的影响力依然深远。最后一句"黄童白叟哭天边"以孩童和老人都为之哭泣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当地民众对戚都护的深厚感情和对他离去的不舍与哀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边关的安宁与人们的悲泣,表达了对戍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老妻西湖归,自诧晚有福。
怜我尘土中,肝膈失山绿。
谁知一秋梦,长在南溪曲。
虽无里湖荷,似胜理安竹。
八月月又圆,无由与看瀑。
北来独访旧,尚欠僧房宿。
早晚霜叶红,山山皆路熟。
纪游成报章,兼讯东篱菊。
颜帖闻临,陶诗细和,年华萧散轻送。
王腊谁知,家风依旧,七宝粥香盈瓮。
分甘未了,遗笑看、儿童争鬨。
住近南屏绀宇,声声木鱼呼动。
年时里居弱弄,灿袈红、几多僧众。
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
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
磬口花旁,钵盂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