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帖闻临,陶诗细和,年华萧散轻送。
王腊谁知,家风依旧,七宝粥香盈瓮。
分甘未了,遗笑看、儿童争鬨。
住近南屏绀宇,声声木鱼呼动。
年时里居弱弄,灿袈红、几多僧众。
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
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
磬口花旁,钵盂净供。
颜帖闻临,陶诗细和,年华萧散轻送。
王腊谁知,家风依旧,七宝粥香盈瓮。
分甘未了,遗笑看、儿童争鬨。
住近南屏绀宇,声声木鱼呼动。
年时里居弱弄,灿袈红、几多僧众。
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
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
磬口花旁,钵盂净供。
这首《天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其内容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颜帖闻临,陶诗细和”,开篇即以颜真卿的书法和陶渊明的诗歌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氛围,暗示着诗中将展现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年华萧散轻送”一句,点明时光流逝,岁月静好,但又不带沉重感,而是轻盈地滑过,仿佛是自然界的风轻轻拂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王腊谁知,家风依旧,七宝粥香盈瓮”,这里提到王腊(腊八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煮七宝粥,象征着家庭的传承和温暖。即使时间流转,家的风气依然如故,七宝粥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温馨而祥和。
“分甘未了,遗笑看、儿童争鬨”,描述了孩子们在分享食物时的欢乐场景,笑声和争执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住近南屏绀宇,声声木鱼呼动”,诗人居住在靠近寺庙的地方,木鱼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这不仅是对佛教修行的一种描绘,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年时里居弱弄,灿袈红、几多僧众”,回忆起过去在家乡的日子,寺庙里的僧侣众多,袈裟红艳,充满庄严与神秘。
“争爱戒传婿小,也谙禅诵”,即使是年轻的小和尚,也懂得佛法的教诲,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入人心的程度。
“凄断江城旧梦,待晚与、弥陀一龛共”,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期待在夜晚与佛祖阿弥陀佛共度,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
“磬口花旁,钵盂净供”,最后以清雅的环境结束,磬口(佛寺中的钟)在花旁轻轻敲响,钵盂(僧侣使用的餐具)被洗净供奉,营造出一种宁静、纯净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和谐安宁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抚事意不适,掩书翻自疑。
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
云胡康庄道,蹶入千仞溪。
皮伤毛焉附,巢破卵则危。
同舟济江海,生死理共之。
宁当风波际,篙楫自纷披。
曲突见谓早,焦头竟何裨。
永念竦毛骨,中宵起呼衣。
展转竟达旦,欲言当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