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荒台寂寞时,浮云不散古今悲。
当年枉使分香计,后世空传横槊诗。
漳水无情金凤去,残碑倒影夕阳迟。
凭高慷慨情无限,终识如龙百世师。
极目荒台寂寞时,浮云不散古今悲。
当年枉使分香计,后世空传横槊诗。
漳水无情金凤去,残碑倒影夕阳迟。
凭高慷慨情无限,终识如龙百世师。
此诗《铜雀台》由清代诗人张鹏翮所作,通过对铜雀台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
首联“极目荒台寂寞时,浮云不散古今悲”,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描绘出铜雀台的荒凉景象,浮云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引发人们对过往的哀愁与感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铜雀台现状的描述,更蕴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颔联“当年枉使分香计,后世空传横槊诗”,通过对比手法,将铜雀台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照。分香计和横槊诗分别指代曹植与曹操的风流才情与英雄气概,然而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在后世仅留下空洞的传说,暗示了历史人物与事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遗忘的命运。
颈联“漳水无情金凤去,残碑倒影夕阳迟”,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漳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金凤比喻逝去的辉煌,残碑与夕阳的倒影则暗示着历史的痕迹虽存,但已不再鲜活。这一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不可逆转。
尾联“凭高慷慨情无限,终识如龙百世师”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铜雀台的景象,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这里的“如龙百世师”既是对历史伟人的尊崇,也是对那些虽已逝去却依然能启迪后人的伟大人物的颂扬。全诗在赞美历史的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铜雀台》一诗通过对铜雀台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以及历史人物与事迹在时间长河中的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黑云压阵鼓声死,军中跃出两男子。
誓扫黄巾不顾身,锥牛大飨千义民。
靴中尖刀腰间箭,裂眦决战飞黄尘。
可怜粮竭援复断,裹疮一呼死伤半。
力尽关山未解围,军无儋石多思叛。
贼骑长驱斗六门,万人散尽两男存;
反手被缚见贼主,胁之使跪仍双蹲。
一男戟手与贼语,生不灭贼死杀汝;
双眉倒竖目如炬。
一男掀髯与贼言,男儿七尺报君恩,今日之死泰山尊。
观者人人都赞美,贼亦因公颂不已,谓此死方无愧耻;
不然,斗六将帅多如云,纷纷屈膝谁非死。
一样沙场白骨枯,似此从容就义无伦比。呜呼!
从容就义无伦比,一节自堪千古矣。
《罗山两男子行》【清·陈肇兴】黑云压阵鼓声死,军中跃出两男子。誓扫黄巾不顾身,锥牛大飨千义民。靴中尖刀腰间箭,裂眦决战飞黄尘。可怜粮竭援复断,裹疮一呼死伤半。力尽关山未解围,军无儋石多思叛。贼骑长驱斗六门,万人散尽两男存;反手被缚见贼主,胁之使跪仍双蹲。一男戟手与贼语,生不灭贼死杀汝;双眉倒竖目如炬。一男掀髯与贼言,男儿七尺报君恩,今日之死泰山尊。观者人人都赞美,贼亦因公颂不已,谓此死方无愧耻;不然,斗六将帅多如云,纷纷屈膝谁非死。一样沙场白骨枯,似此从容就义无伦比。呜呼!从容就义无伦比,一节自堪千古矣。
https://shici.929r.com/shici/LV55v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