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参佛照师,问我本来面。
日日要下语,夜夜思量遍。
伎俩做得尽,恰好一年半。
至今三十年,又何曾梦见。
因参佛照师,问我本来面。
日日要下语,夜夜思量遍。
伎俩做得尽,恰好一年半。
至今三十年,又何曾梦见。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梵琮所作的偈颂之一,主题围绕着个人修行与寻找自性。诗中描述了诗人向佛照师求教,试图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来面",即真实的自我面貌。他日复一日地思考和实践,试图通过言语表达和日常修炼来理解这个面,但发现自己的技巧虽然精进,经过了一年半的努力。
然而,三十年过去了,诗人反思自己,意识到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那个"本来面"仍然未曾真正梦见或触及。这表明他的探索并未止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内心的困惑和对真理的追寻之中。整首诗简洁明快,寓含哲理,表达了修行者在寻求真我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追问的历程。
馀春去已远,绿水涵新塘。
渐爱树阴密,初迎蕙风凉。
高亭可四望,绕郭青山长。
野色晚更好,岚曛共微茫。
幽怀不可写,雅咏同谁觞。
明月如慰我,开轩送清光。
嗟我久不见韩子,如读古书思古人。
忽然相逢又数日,笑语反不共一樽。
谏垣尸居职业废,朝事汲汲劳精神。
子华笔力天马足,驽骀千百谁可群。
嗟予老钝不自笑,尚欲疾走追其尘。
子华有时高谈骇我听,荣枯万物移秋春。
所以不见令我思,见之如饮玉醴醇。
叩门下马忽来别,高帆得风披飞云。
离怀有酒不及写,别后慰我寓于文。
名郎出粉闱,佳郡古关西。
几驿秦亭尽,千山蜀鸟啼。
朱轮照耕野,绿芋覆秋畦。
向阙应东望,云深陇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