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事意不适,掩书翻自疑。
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
云胡康庄道,蹶入千仞溪。
皮伤毛焉附,巢破卵则危。
同舟济江海,生死理共之。
宁当风波际,篙楫自纷披。
曲突见谓早,焦头竟何裨。
永念竦毛骨,中宵起呼衣。
展转竟达旦,欲言当语谁。
抚事意不适,掩书翻自疑。
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
云胡康庄道,蹶入千仞溪。
皮伤毛焉附,巢破卵则危。
同舟济江海,生死理共之。
宁当风波际,篙楫自纷披。
曲突见谓早,焦头竟何裨。
永念竦毛骨,中宵起呼衣。
展转竟达旦,欲言当语谁。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杂书五首(其四)》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事困扰时的内心感受和哲思。首句“抚事意不适”,直接揭示了诗人因现实忧虑而心情不佳。接下来,“掩书翻自疑”暗示他在阅读中寻求答案,却又陷入更深的疑惑。
诗人引用“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表达对天命和圣贤教诲的信任,但又质疑为何自己会遭遇困境。“云胡康庄道,蹶入千仞溪”运用比喻,将人生道路比作康庄大道,却突然跌入深渊,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挫折。
“皮伤毛焉附,巢破卵则危”进一步强调了困境中的孤立无援,以及处境的危险。诗人以同舟共济的意象,表明他理解生命中的互助与共患难。“宁当风波际,篙楫自纷披”表达了宁愿在困难中坚持,也不愿逃避的决心。
“曲突见谓早,焦头竟何裨”引用典故,意指早发现问题虽好,但当问题严重到无法挽回时,之前的警觉也显得无力。最后,“永念悚毛骨,中宵起呼衣”描绘出诗人彻夜难眠、心绪不宁的状态,以及无人倾诉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对困境中人性光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