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悬笠处,三月聚粮时。
日出人初醒,春深燕不知。
细风梳石发,新水扈江篱。
未入空王室,冥然尚有疑。
一枝悬笠处,三月聚粮时。
日出人初醒,春深燕不知。
细风梳石发,新水扈江篱。
未入空王室,冥然尚有疑。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焦山的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禅意。
“一枝悬笠处,三月聚粮时。” 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一枝悬挂着斗笠的树,正是春末夏初,万物生长之时,人们开始准备粮食,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即将来临。
“日出人初醒,春深燕不知。” 日光初照,人们从梦中醒来,而此时的春天已深,燕子或许还沉浸在冬眠后的喜悦中,对这变化无感。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感知差异。
“细风梳石发,新水扈江篱。” 细微的风吹过,仿佛在梳理着石头上的青苔,新流的水沿着江边的篱笆缓缓流淌,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
“未入空王室,冥然尚有疑。”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与佛法的关系,虽未踏入佛门,但心中仍有疑惑与探索。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的反思,也暗含了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焦山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白日何皎皎,浮云变重阴。
忠义虽云烈,谗巧间君心。
子椒毁屈平,宰嚭恶子胥。
怀沙沈湘浦,鸱夷弃五湖。
大义贯金石,何能顾微躯。
居高忽下议,卒受傍人愚。
楚王终俘虏,吴国竟丘墟。
杳杳九泉暮,衔恨当何如。
我欲竟此曲,此曲伤君神。
往者勿复道,寄谢后代人。
鹭洲情坦夷,与物澹无竞。
两世早弃官,金绯一门映。
萧然就耕稼,素业乐清净。
生男真圣童,诗书发天性。
我生寡徒侣,爱君岂面敬。
弱女虽非才,丝萝托嘉庆。
匪祗终交期,实欲通子姓。
形骸无尔汝,岁月有衰盛。
愿言慎眠食,永以娱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