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疏花照绿苔,楼船开宴客频来。
营门礼数宽长揖,记室诗篇愧上材。
大旆生风鸣朔野,飞旌摇月动燕台。
宁知一代元侯重,彩笔华笺次第裁。
古树疏花照绿苔,楼船开宴客频来。
营门礼数宽长揖,记室诗篇愧上材。
大旆生风鸣朔野,飞旌摇月动燕台。
宁知一代元侯重,彩笔华笺次第裁。
此诗描绘了一幅楼船宴饮的盛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庄重。首句“古树疏花照绿苔”,以古树、疏花和绿苔构成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为后文的热闹场面做了铺垫。接着,“楼船开宴客频来”一句,直接点明了宴会的主题,楼船之上,宾客络绎不绝,场面显得格外繁华。
“营门礼数宽长揖”,描述了宴会中对宾客的尊重与礼遇,营门作为入口处,礼仪之周到可见一斑。“记室诗篇愧上材”,则体现了宴会中的文化氛围,记室(即记录官)所作的诗篇虽好,却自谦不如宾客中的才子,流露出谦逊之风。
“大旆生风鸣朔野,飞旌摇月动燕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盛大与壮观,大旗在风中飘扬,似乎能听到朔野的回响;飞舞的旗帜在月光下摇曳,燕台也随之轻轻晃动,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宏大场面。
最后,“宁知一代元侯重,彩笔华笺次第裁”,表达了对主人王新建的敬重之情。在这样的盛宴中,不仅宾客云集,诗酒交融,更体现了主人的高雅品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中贵族阶层的生活风貌和文化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礼节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焦山古称浮玉山,乃在南徐东北江波之间。
长江西来万馀里,地将到海天为关。
金山古金鳌,与此相伯仲。
高通鸟道两崔嵬,深入龙宫一空洞。
壮哉大观乾坤中,沧溟有际天无穷。
吐吞兮星日,呼吸兮风云,有时变怪起雷雨,满盈之动成晦蒙。
上观北斗定天极,下指地势惟兹水上之双峰。
吾尝济瓜州、弭京口,鼓楫中流屡回首。
仙翁招我上金山,指点焦山引杯酒。
君不见百川四渎先江河,安流争似惊涛多。
中河底柱复碣石,江山非此如此逝者何。
子登台,我歌此,吾道茫茫正如水。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
垂藤如幡幢,布叶如帷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
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
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
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
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
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
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
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