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
垂藤如幡幢,布叶如帷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
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
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
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
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
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
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
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
垂藤如幡幢,布叶如帷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
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
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
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
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
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
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
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在葡萄林中聚会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人袁宗道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葡萄林中的各种细节,从葡萄的生长状态到聚会时的氛围,再到食物与饮品的准备,以及参与者的多样性和个性。
首先,葡萄林的描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葡萄藤蔓繁茂,绿叶覆盖,仿佛是大自然的帷幕。接着,诗人通过“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来比喻葡萄藤的交织与果实的排列,形象生动。
随后,诗人描绘了聚会的热闹场面:“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蝉鸣声此起彼伏,如同天籁之音,增添了聚会的欢乐气氛。而“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则描绘了清凉的泉水环绕,人们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聚会的美食与饮品也是诗中的一大亮点:“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新鲜的蔬菜和茶叶在雨水的滋润下更加鲜美,体现了对食材的精心挑选。而“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则描绘了烹饪过程中的声响,充满了生活的节奏感。
最后,聚会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各异,但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共鸣:“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无论是南方的楚地之人,还是各自的性格特点,都在这场聚会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夏日葡萄林聚会的欢乐与和谐,还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袁宗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快乐。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花开草复秋,云水自悠悠。
因醉暂无事,在山难免愁。
遇晴须看月,斗健且登楼。
暗想山中伴,如今尽白头。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
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
砌水亲看决,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
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
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精思堂上画三身,回作仙宫度美人。
赐额御书金字贵,行香天乐羽衣新。
空廊鸟啄花砖缝,小殿虫缘玉像尘。
头白女冠犹说得,蔷薇不似已前春。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