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七十已垂车,父子俱荣出帝都。
当世若无知止者,公朝何以励贪夫。
升堂展卷人何在,访竹寻梅色尚臞。
我老自怜生也后,拊编犹得叹前芜。
先生七十已垂车,父子俱荣出帝都。
当世若无知止者,公朝何以励贪夫。
升堂展卷人何在,访竹寻梅色尚臞。
我老自怜生也后,拊编犹得叹前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知止堂》,主要描绘了一位年逾七旬的先生,父子皆因功绩显赫离开京城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知足和止境的推崇,暗示了如果当世缺少像这位先生那样能自我约束的人,那么如何激励那些贪婪之人保持廉洁就成了问题。诗人回忆起先生曾在此堂上研读,展示经书,但如今人已不在,只有探访其遗迹,还能感叹其学问之深。最后,诗人自谦为后生,虽无法亲见先生风采,但仍能通过阅读其著作,感叹其学识的广博。整首诗寓含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和对道德修养的深深思考。
怕听槌鼓发船声,桑梓葭莩两系情。
病有千回烦访问,贫无一事扰聪明。
循良只为乡人惜,离别偏令老大惊。
不记归来多少岁,儿童三见令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