濩落人寰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
生当虞夏神农后,梦在壶丘列子前。
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
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濩落人寰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
生当虞夏神农后,梦在壶丘列子前。
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
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此诗《和陈芳绩诗(其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濩落人寰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描绘了诗人历经世事沧桑,见证了自然环境的巨大变迁。七十年的人生旅程中,三次目睹海洋变为陆地的奇观,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颔联“生当虞夏神农后,梦在壶丘列子前”则将个人置于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诗人自谦生于远古文明之后,同时又梦想着与古代哲学家列子相会,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兴趣。
颈联“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内心修养与宇宙真理的追求。性定即心性平和,能够潜入福地;机忘则是指忘却世间纷扰,真正融入宇宙的宁静之中。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尾联“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以时间的永恒与短暂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几席羹墙,比喻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千古的浩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对比中,诗人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视,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情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以及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与生活细节的双重关注。
秋风泠泠蛩唧唧,中夜起坐长太息。
我初避兵去城邑,田野相逢半亲识。
扁舟遇雨烟村出,白版溪门主人立。
鸡黍开尊笑延入,手持钓竿前拜揖。
十载乡园变萧瑟,父老诛求穷到骨。
一朝戎马生仓卒,妇人抱子草间匿。
津亭无船渡不得,仰视乌鹊营其巢。
天边矰?犹能逃,我独何为委蓬蒿。
搔首回望明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