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情性。不似杨花飞不定。端坐窗纱。
无闷无愁学绣花。忽闻春鸟。彩线金针都撇了。
心若游丝。牵惹春风别院飞。
女儿情性。不似杨花飞不定。端坐窗纱。
无闷无愁学绣花。忽闻春鸟。彩线金针都撇了。
心若游丝。牵惹春风别院飞。
这首《减字木兰花·闺情》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情感细腻的变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女子从平静到波动的心境转变。
首句“女儿情性。不似杨花飞不定”,以杨花的飘忽不定来反衬女子内心的宁静与稳定,暗示她不同于外界的纷扰,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世界。接着,“端坐窗纱。无闷无愁学绣花”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窗前静坐,专心于刺绣的情景,表现了她生活的闲适与内心的平和。
转折点出现在“忽闻春鸟。彩线金针都撇了”,随着春天鸟鸣声的传来,女子的情绪被触动,她放下手中的绣花工具,仿佛被外界的生机与活力所吸引,内心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后,“心若游丝。牵惹春风别院飞”,女子的心绪如同轻盈的游丝,被春风轻轻牵动,飘向了远方,暗示着她的情感开始超越了日常的琐碎,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延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从专注到心动,再到情感释放的过程,既体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自然与人内心的微妙联系。
河间古瀛州,文物颇可观。
前巡适灾馀,室家才苟完。
版筑命代赈,雉堞俨崇垣。
闾阎亦较盛,菆井腾炊烟。
迩来幸屡熟,茧枲粗免寒。
览此心为慰,申命亲民官。
彼献乃列藩,诗书教尚敦。
熙朝际富庶,教之勿畏难。
束湿术宜戒,粉饰习并蠲。
岂弟行以诚,感民亦匪艰。
伫待比户封,吾将鼓薰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