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寄座主尚书》
《和寄座主尚书》全文
唐 / 吴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偶逢戎旅战争日,岂是明时放逐臣。

不用裁诗苦惆怅,风雷看起卧龙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uòzhǔshàngshū
táng / róng

ǒuféngróngzhànzhēngshìmíngshífàngzhúchén

yòngcáishīchóuchàngfēngléikànlóngshēn

翻译
偶尔遇到战争纷乱之时,怎么可能是盛世下被流放的臣子。
无需费心作诗深感忧伤,风云际会之时即可如卧龙般腾起。
注释
偶逢:偶然遇到。
戎旅:战争,军事行动。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放逐臣:被流放的官员。
不用:无需。
裁诗:作诗,写诗。
苦惆怅:深深地忧愁。
风雷:指动荡的局势或有利的时机。
卧龙身:比喻隐居待时的贤才,这里特指像诸葛亮那样的人物。
鉴赏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种特定的历史时刻与心境,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战乱之日的沉重氛围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首句“偶逢戎旅战争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硝烟和混乱的时代背景中,“戎旅”指的是军队,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和动荡是显而易见的。

接着,“岂是明时放逐臣”一句则引出了历史的深刻烙印。这里的“岂是”表达了一种疑问或反思的情绪,而“明时放逐臣”指的是古代帝王因政治原因而流放大臣的情况。这两句诗交织出一个主题:无论是战乱还是政治变迁,个人命运都可能因此而被翻天覆地。

第三句“不用裁诗苦惆怅”中,“不用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自信,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无奈和悲凉。诗人在战争与流放的大背景下,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但这种追求带给他的却是“苦惆怅”的情感体验。

最后,“风雷看起卧龙身”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风雷”象征着天气的变化,也暗示着战乱的氛围,而“卧龙身”则引人联想,仿佛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世中,还有那隐藏的力量和希望。这里,“看起”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力量的观察,也流露出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充满希望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
朝代:唐   字:子华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850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江上竹枝辞·其三

年年八月旺潮期,送潮送到小姑祠。

惟有满天风共雨,小姑祠上送郎时。

(0)

白河·其一

京师如倚屏,其北万山立。

往往塞外水,南穿塞垣入。

旋衰才没踝,骤盛怀原隰。

未出军都障,敛若衣在拾。

汗漫顺义西,每当骤雨及。

桥梁既突坏,猝又无舟楫。

(0)

画竹二首·其一

山风与溪竹,共作一林秋。

行人休更往,前路有钩辀。

(0)

镜川翰长以刘谏议祠诗见托竟忘代致以诗谢之

曾劳诗卷付苍头,一笑空囊竟莫收。

忘事师丹犹少壮,致书殷羡敢沉浮。

误惊神物空中化,却愧明珠暗里投。

已向荒祠留素壁,重来须待碧山秋。

(0)

再叠答夏提学·其一

十载江湖梦寐通,使车重绾寺门东。

未倾李白金尊月,先坐王郎玉麈风。

楚刺漫来何日到,郢歌工后几人同。

相逢莫更飘然别,指爪须留雪上鸿。

(0)

中秋饮汝学宅次韵

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