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闻伯乐空燕冀,柱史还誇马是龙。
阅世祇凭天下眼,攒眉空说梵前钟。
了将性分一图里,始信人心万古同。
转语见拈倾盖后,世儒虚枉十年功。
已闻伯乐空燕冀,柱史还誇马是龙。
阅世祇凭天下眼,攒眉空说梵前钟。
了将性分一图里,始信人心万古同。
转语见拈倾盖后,世儒虚枉十年功。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诗《聂侍御文蔚印马至留都倾盖一语相得以诗见寄次韵》表达了诗人对伯乐识才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已闻伯乐空燕冀”借用伯乐识马的典故,暗示人才被埋没,如同千里马在燕赵之地无人赏识。接着,“柱史还誇马是龙”进一步强调了马的非凡品质,但仍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阅世祇凭天下眼”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评判应来自公众的视野,而非个人的好恶。“攒眉空说梵前钟”则以梵钟声比喻世事纷扰,表达对世俗眼光的无奈和对超脱的向往。诗人通过“了将性分一图里”表达自己对人性共通性的理解,认为尽管人心各异,但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
最后两句“转语见拈倾盖后,世儒虚枉十年功”是对朋友倾盖之交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那些花费十年苦功研习儒家经典的学者们的同情,认为他们可能因为缺乏这样的机缘而显得徒劳。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才被忽视的忧虑,又有对友情的赞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人生洞察力。
预作重阳半日游,行厨望客属鳌头。
樽前绿橘当时果,岭下清泉彻夜流。
新竹未斑秋正好,晚禾才熟岁仍收。
使君须尽登临兴,行捧天书未许留。
同向天岩最上游,诗翁来见九螭头。
僧房为映川原好,野水空随岁月流。
玉节朝天行日促,金风驱雨暮云收。
已摹大字镌山骨,要与匡庐万古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