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潜升处处通,诚心初不间窿穹。
乍欣草木回枯槁,更喜粢盛备洁丰。
宿雾游云朝尚合,断霞残照晚偏红。
阳舒阴惨无遐迩,造物从来任至公。
一气潜升处处通,诚心初不间窿穹。
乍欣草木回枯槁,更喜粢盛备洁丰。
宿雾游云朝尚合,断霞残照晚偏红。
阳舒阴惨无遐迩,造物从来任至公。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汪廷俊见示喜雨和篇次韵答之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春雨降临后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首句“一气潜升处处通”,描绘了春雨如细丝般悄无声息地滋润大地,使得空气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诚心初不间窿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认为无论是在广阔的天空还是在深邃的地底,春雨都能无所不至,无所不通。
“乍欣草木回枯槁,更喜粢盛备洁丰”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春雨过后,草木重新焕发生机,大地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诗人也欣喜于农作物因雨水充足而得以茁壮成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宿雾游云朝尚合,断霞残照晚偏红”描绘了雨后的天空景象,早晨时分,雾气与游云交织在一起,而到了傍晚,断霞与残照则给天空增添了一抹鲜艳的红色,展现出日出日落的美丽与变化。
最后,“阳舒阴惨无遐迩,造物从来任至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他认为,无论是阳光的温暖还是阴霾的寒冷,都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是造物主公平而公正的安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对生命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
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陋巷萧萧风㭊㭊,缅想斯人胜圭璧。
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
君不见沈约道,佳人不在兹,春光为谁惜。
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
玄宗致之七宝床,虎殿龙楼无不可。
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紫皇殿前五色麟,忽然掣断黄金锁。
五湖大浪如银山,满船载酒挝鼓过。
贺老成异物,颠狂谁敢和。
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雠拟报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