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发如枯菅,残齿如败屐。
取米煮薄糜,便足度晨夕。
欲知死远近,不必讯龟筴。
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
发装陌上亭,具食水边驿。
会当一日归,岂有终作客。
衰发如枯菅,残齿如败屐。
取米煮薄糜,便足度晨夕。
欲知死远近,不必讯龟筴。
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
发装陌上亭,具食水边驿。
会当一日归,岂有终作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岁暮杂感四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归乡的渴望。首句“衰发如枯菅”以枯草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头发的稀疏和衰老;“残齿如败屐”则以破旧的鞋子比喻牙齿的残缺,揭示了岁月侵蚀下的身体状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简朴的生活,“取米煮薄糜”,满足于每日的基本温饱。
诗人认为,想要了解生死的远近,不必求助于占卜,因为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四序忽已过,如数堠双只”,四季更替快速,就像驿站的里程碑,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他在路途中的“发装陌上亭,具食水边驿”,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但心中始终怀有回归故乡的愿望:“会当一日归,岂有终作客”。
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归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