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下诗囊,朅来何处,有人楼上吹笙。
谁言旖旎,听得却凄清。
最是句人小住,青山无数晚窗迎。
墙阴转,轻烟疏柳,白板小桥横。怎生。
好天气,未交三月,已是清明。
看溪头雨歇,碧槛新晴。
为语帘前锦杏,也应识、此际柔情。
待携取,黄柑斗酒,款款问春莺。
抛下诗囊,朅来何处,有人楼上吹笙。
谁言旖旎,听得却凄清。
最是句人小住,青山无数晚窗迎。
墙阴转,轻烟疏柳,白板小桥横。怎生。
好天气,未交三月,已是清明。
看溪头雨歇,碧槛新晴。
为语帘前锦杏,也应识、此际柔情。
待携取,黄柑斗酒,款款问春莺。
这首《满庭芳·清明》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自然之美。
开篇“抛下诗囊,朅来何处,有人楼上吹笙”,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引入,仿佛诗人从繁忙的尘世中抽身而出,来到一处静谧之地,听到了楼上悠扬的笙声。这笙声,起初或许给人一种柔和、旖旎之感,但随着深入聆听,却渐渐带出一丝凄清,引人深思。
“最是句人小住,青山无数晚窗迎”一句,将诗人短暂驻足的情景与远处连绵不绝的青山相映衬,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而“墙阴转,轻烟疏柳,白板小桥横”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雅与和谐,轻烟缭绕,疏柳依依,白板小桥横跨于水面之上,构成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接下来,“怎生。好天气,未交三月,已是清明”一句,点明了时节,清明节的天气通常宜人,预示着春天的美好即将展开。诗人通过“雨歇”、“碧槛新晴”等描述,展现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空气中的湿润与阳光的温暖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最后,“看溪头雨歇,碧槛新晴。为语帘前锦杏,也应识、此际柔情。待携取,黄柑斗酒,款款问春莺”几句,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对眼前的一切充满感慨。他想象着与锦杏树下的杏花交流,询问它们是否也感受到了此刻的柔情。随后,诗人计划携带着黄柑和美酒,缓缓地向春莺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整体而言,《满庭芳·清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