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诸子归耕西宁作》
《留别诸子归耕西宁作》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居不愿武陵溪下宅,秦人已被渔郎识。

食不愿首阳山上薇,夷叔先我曾忍饥。

从前辙迹不足蹈,出门四顾将焉归。

太行之高,牂羊牧其巅。洞庭之深,鱼鳖潜其渊。

石室宛委,外人不得入。猕猴聚族,长子孙于其间。

天地之大,既方且圆,尽人授宅还授田。

岂无百亩还一廛,假我暂住终馀年。

馀年百岁能几许,一身七尺如秬黍。

冬日严寒夏蒸暑,海水多风山多雨。

尘埃逼塞坏四堵,几欲奋飞无六羽。

别君去,去何所,乃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上无尧君,下无巢许。

居此之处谁与处,赠君不能君自取。

君自取,来何时。君不来,长相思。罗山旁,泷水涯。

山有木兮屋有榱,隰有菅兮椸有衣。

顽金出矿成镃基,黄犊三岁能负犁。

耕田而食得不饥,抱瓮一日灌百畦。

瓜蔬自摘还自炊,万事具足如取携。

我之乐矣君未知,君未知,姑妄言之妄听之。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诗中以“居不愿武陵溪下宅”、“食不愿首阳山上薇”开篇,对比了理想中的隐逸生活与现实的束缚,强调了对自由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了太行山的高峻、洞庭湖的深邃以及石室的神秘,以此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

“猕猴聚族,长子孙于其间”,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理想生活状态下的和谐与自由。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天地广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表达了对平等与自由的渴望。他设想了一幅自给自足的生活图景,包括耕种、灌溉、采摘、烹饪等日常活动,强调了生活的实际满足感。

最后,诗人以“我之乐矣君未知”表达了自己的快乐,同时邀请读者去体验这种生活,但又担心读者无法理解或接受。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自由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拟古意

中庭一树碧桃花,东西飞落邻人家。

东邻阿娇贮金屋,画眉夫婿金张族。

退朝绮宴花拂筵,欢为簪花回曼睩。

西邻女儿独含悲,良人远戍无归期。

谁谓含悲对花落,花落纷宁如泪垂。

可怜同是残英瓣,一悲一欢不相见。

(0)

今归

鸡声催橹急,才到旧渔矶。

月淡人争渡,霜浓犬出扉。

招魂思昨险,拭眼悟今归。

邻叟墙头问,应先泪湿衣。

(0)

玉连环影

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人无语。

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0)

汤泉应制

鱼鳞雁齿镜中开,溅沫为霖遍九垓。

不用劫灰求仿佛,便从天汉象昭回。

桑坛法驾乘春转,鹤禁仙镳问寝来。

遥祝海隅同帝泽,年年长听属车雷。

(0)

梅花

花中资格本迟迟,铁石心肠淡可知。

此世何人能领略,为君终夜费相思。

看来风雪无多日,香到园林第几枝。

自是不开开便好,清高从未合时宜。

(0)

鸳鸯湖棹歌·其五

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篑瓶山古木秋。

惯是争枝乌未宿,夜深啼上月波楼。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