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
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
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谁问。
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
相思后,总灰尽。
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
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杏烟娇湿鬓。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回头翠楼近。
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归鞭隐隐。
便不念、芳盟未稳。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谁问。
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
相思后,总灰尽。
奈春风多事,吹花摇柳,也把幽情唤醒。
对南溪、桃萼翻红,又成瘦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达祖的作品,名为《瑞鹤仙(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游园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作。
诗中的“杏烟娇湿鬓”刻画出初春时节,杏花绽放之美,而“过杜若汀洲,楚衣香润”则是行走在杏林之中,穿过古人留下的遗迹,感受着楚地特有的轻柔气息与衣物上的花香。这些细节描写营造出一个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春意盎然的画面。
“回头翠楼近”表明诗人在游园过程中发现了一座靠近的翠绿色的建筑,而“指鸳鸯沙上,暗藏春恨”则透露了诗人心中的哀愁与思念,似乎是在这美丽的景色背后隐藏着对逝去时光或情感的不舍。
接下来的“归鞭隐隐。便不念、芳盟未稳”表达了一种淡然处之的情绪,即使心中的誓言和承诺尚未完全确立,但在面对归途的现实中,诗人选择了放弃过往的执着。
“自箫声、吹落云东,再数故园花信”则转向了更为超脱的情感表达,似乎是在听着箫声,感受着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在追忆那已逝去的岁月中的花开花落。
最后,“谁问。听歌窗罅,倚月钩阑,旧家轻俊。芳心一寸。相思后,总灰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问与回忆,尽管这些记忆如今已成尘埃,但依然保留着一丝温柔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春日游园中的哀愁与美好。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一曲关于记忆、情思和时间流逝的抒情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