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榛芜欠扫际,诚斋刻意绍渊舆。
羊岐自昔迷多径,鸡瓮从今识广居。
西洛穷源谈近似,南宗投隙说真如。
早知大道容方轨,何用危涂转栈车。
圣学榛芜欠扫际,诚斋刻意绍渊舆。
羊岐自昔迷多径,鸡瓮从今识广居。
西洛穷源谈近似,南宗投隙说真如。
早知大道容方轨,何用危涂转栈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作品,题为《杨昌英示性说次韵为谢》。诗人通过对杨昌英的性说进行回应,表达了对深奥学问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圣学榛芜欠扫际”形象地描绘了学术领域的繁杂与需要清理的状态,暗示了学习的艰辛。接着,“诚斋刻意绍渊舆”表达了作者对杨昌英深入钻研精神的赞赏,以“诚斋”代指杨昌英,而“绍渊舆”则意味着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深厚学识。
“羊岐自昔迷多径,鸡瓮从今识广居”运用典故,比喻过去在学术上迷失方向,现在通过杨昌英的指导,找到了正确的路径,理解了更为广阔的真理领域。“西洛穷源谈近似,南宗投隙说真如”进一步强调了对源头和深层理论的探讨,以及对真理本质的把握。
最后两句“早知大道容方轨,何用危涂转栈车”表达了诗人对于找到正道后的庆幸,认为如果早知道大道宽广,就不必在崎岖的小路上费力前行,如同不必在危险的山路上使用栈车般艰难。整首诗寓含哲理,赞美了学术探索的精神,并对指导者表示了感激。
菊载种农经,不见诗三百。
周官叙鞠衣,一言仅可摘。
黄华纪吕令,落英餐楚客。
伯始饮得寿,桐君书探赜。
移根候萌动,需时当甲拆。
我羡柴桑里,敢希履道宅。
不种儿女花,朱朱与白白。
阅谱品虽多,求栽地恐窄。
揠苗助其长,抱瓮溉以泽。
朗咏黄为正,流播风传格。
寒香紫茁兰,晚节铜柯柏。
相继早梅芳,一笑巡檐索。
用书全不觉,地步有馀宽。
如此自然句,还须识者观。
空中圆未易,妙处到尤难。
草圣更奇特,龙蛇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