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源山》
《南源山》全文
唐 / 姚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yuánshān
táng / yáo

xiūjìngtóuyōuyǐnqīngqiúqièhán
xiánsēngnéngjiějuànxiūān

báimíngshānqīngdēnglán
míngcháoshígèngzhàngsǔnān

注释
修径:小路。
幽隐:幽静之地。
轻裘:轻便的皮衣。
怯:抵御。
暮寒:傍晚的寒意。
闲僧:闲散的僧人。
解榻:打开床榻。
倦客:疲惫的旅人。
休鞍:卸下马鞍。
白雨:白茫茫的雨。
鸣山麓:在山脚下响起。
青灯:灯火。
夜阑:夜晚将尽。
明朝:明天。
梯石路:石阶道路。
更仗:还得依靠。
笋舆:竹制手杖。
安:安心行走。
翻译
我沿着小路深入幽静之地,穿着轻便的皮衣抵御傍晚的寒意。
闲散的僧人愿意为我打开床榻,疲惫的旅人得以卸下马鞍休息。
山脚下响起白茫茫的雨声,夜晚灯火阑珊,僧人与我交谈。
明天攀登石阶的道路,还得依靠竹制的手杖才能安心行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个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

“修径投幽隐,轻裘怯暮寒”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意境。修剪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深山中的隐蔼之所,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轻裘,即薄衣,对于即将到来的晚上和寒冷的天气来说,显得有些单薄,这里不仅形容了外部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脆弱或不安。

“闲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写的是寺庙中的僧侣能够解开床榻,准备就寝,而旅途劳累的行者则找到了休息的地方。这里突出了山中寺庙提供的安静避风之所,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寄托的向往。

“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两句,则是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细雨如丝,滋润着山野,也许只是诗人的感觉而已;青灯,即油灯或瓦制的灯笼,在夜深人静时分发出柔和的光亮,这里“语”字用得极妙,既有对话的含义,又像是时间流逝的声音。

最后,“明朝梯石路,更仗笋舆安”两句,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与向往。明日将沿着石阶小路继续前行,但此时的“更仗”表达了一种依赖和信任,而“笋舆”即是竹制的轿子,这里代表了安全、平稳的旅途。

总体来说,诗中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但通过对山中生活细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灵追求。

作者介绍

姚偓
朝代:唐

同治《萍乡县志》卷六作姚渥。生平无考。《全唐诗》存《南源山》诗1首。
猜你喜欢

春日感怀

柳绿莺啼二月天,家家门外泊湖船。

伤心世事随流水,回首春风又隔年。

客路红尘心半染,亲坟宿草恨长牵。

亦知温饱非吾事,负郭何须二顷田。

(0)

游林虑山黄花寺

黄花峪临千万山,招提更在万山间。

窗围白石冬逾静,门偃红椒昼不关。

迎日岫烟生袅袅,咽冰岩瀑下潺潺。

场苗可用维吾马,已判东峰上月还。

(0)

昼寝

冶城山下水云居,落木惊心昼寝馀。

多病一秋稀出户,故交经月少通书。

琴声自识钟仪苦,礼法同怜阮籍疏。

且欲乘流问蓬岛,海门风浪近何如。

(0)

筑桥怨

桥之筑,人痛哭。桥之崩,人不行。

不行犹自可,痛哭悲杀我。

虬须环卫蟒服尊,谁其坐者鱼朝恩。

砖厂供砖石窝石,役夫一丁钱七百。

五州十县走登登,前后两年方告毕。

沙河桥,千岁牢。渴杀道上人,旱杀田中苗。

愿天不雨水勿高,马蹄踏踏桥土裂,中有役夫膏与血。

(0)

延月轩

松上有海鹤,松下有泉石。

轩中几格明,轩外狐兔迹。

延览兴遐情,半窗山月白。

(0)

元宵二首·其二

万户千门夜不关,采灯摇月影阑斑。

城连星斗无多尺,春在蓬莱第几山。

宝树有花移海上,碧箫吹暖到人间。

君王有庆臣民乐,共对东风一解颜。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