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动梁溪,何日理归鞅。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
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
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
秋风动梁溪,何日理归鞅。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
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
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首句“秋风动梁溪”,描绘了秋天的凉爽之风在梁溪河畔轻轻吹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何日理归鞅”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早日结束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生活的愿望。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即使身在官场,心却早已向往田园生活,夜以继日地在梦中追寻那份宁静与自由。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表明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寄托当下的情感,同时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怀念。诗歌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既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一句,诗人遥想自己在故乡山居的生活情景,想象着山间生长的杞菊,寓意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最后,“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表达了诗人想要辞官归隐的决心,效仿汉代名臣疏广,过上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而“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归隐后生活的具体设想——亲自耕种田地,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以此作为对过往官场生活的实际回应,避免再有草率鲁莽之举。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南郡城如铁,西山翠作屏。
六年佐州幕,千里望亲庭。
簿领仍相绊,干戈苦未停。
晓衙冲暗曙,夕骑戴明星。
故里烟尘隔,澄江风浪宁。
赋归花苒苒,送别柳青青。
断港移兰桨,晴沙注玉瓶。
东南烽火后,几处短长亭。
弱质不自植,扶疏故满林。
繁英春后尽,病叶雨中深。
斩伐非吾意,匡持见夙心。
山茶亦何事,晏岁足清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