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郡裁仪自太平,百艘初奏夜严声。
渔挝鼓史催三奏,龙角单于动五更。
岸柳青烟留帐饮,堤莲红焰耿纱明。
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
古郡裁仪自太平,百艘初奏夜严声。
渔挝鼓史催三奏,龙角单于动五更。
岸柳青烟留帐饮,堤莲红焰耿纱明。
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
这首宋诗《五月九日登舟闻迓卒鼓角发严》是岳珂所作,描绘了古代郡城在太平时期的一种仪式景象。首句“古郡裁仪自太平”展现了古时郡邑按照和平时期的定制举行活动。接着,“百艘初奏夜严声”描绘了夜晚船只排列,迎接某种严肃仪式时的音乐响起,气氛庄重。
“渔挝鼓史催三奏,龙角单于动五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鼓声和号角的节奏,渔人击鼓,鼓史指挥,三奏过后,龙角声在黎明前的五更时分震动四方。岸上的柳树笼罩在青烟中,如同帐饮的背景,而堤边的莲花在纱灯下显得格外明亮。
最后,“津亭独坐逌然笑,不似池蛙两部鸣”诗人独自坐在津亭,悠然自得地笑着,与池塘中蛙鸣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周围环境的欣赏,不同于蛙鸣的嘈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郡迎接仪式的生动画面,传达出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闲适之情。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熏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沈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
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
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
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积潦未经日,谁教水虫游。
薄暮积潦冱,水虫随巳休。
乃知造物者,不独于蜉蝣。
蟠桃三千年,灵椿五百秋。
风霜既历历,岁月亦悠悠。
自是由乘除,举世惊短修。
遂令得失徒,浪喜还浪愁。
达人观大观,委心任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