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长霜草白,天阔夜云愁。
影过空江月,声来别枕秋。
乡音何处托,客恨几时休。
况有冥飞志,无为弋者求。
塞长霜草白,天阔夜云愁。
影过空江月,声来别枕秋。
乡音何处托,客恨几时休。
况有冥飞志,无为弋者求。
这是一首充满乡愁与远行思绪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
“塞长霜草白,天阔夜云愁。”开篇两句,作者以广袤的边塞和漫长的霜雪为背景,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这里的“霜”与“云”,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影过空江月,声来别枕秋。”诗人通过对月亮投影与夜幕下传来的雁鸣声进行抒情,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听到归雁的声音时的心境。这里的“空江月”和“别枕秋”,不仅是景物描写,更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乡音何处托,客恨几时休。”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声音的渴望以及旅途中的无尽哀愁。"乡音"和"客恨"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况有冥飞志,无为弋者求。”结尾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理想的精神态度。这里的“冥飞志”指的是高远的志向,而"无为弋者求"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只愿追随内心的真实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乡愁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月入武功,载谒横渠祠。
春桃杂芳涧,好鸟鸣夭枝。
绿野终南翠,含情实在兹。
昂求曾夙夜,人亡道未涯。
彻皋下程氏,执礼西仲尼。
表时脱支蔓,订顽那有私。
瞻依真气象,无复梦中疑。
兹邦有君子,迹殊路不岐。
豪迈存馀烈,高怀有我知。
鹏飞要扶摇,鲲化自天池。
斯文应不斩,白日令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