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君一榻为谁悬,云帐苔茵不外传。
我醉欲眠非有地,也应重应寝虚缘。
洞君一榻为谁悬,云帐苔茵不外传。
我醉欲眠非有地,也应重应寝虚缘。
这首诗名为《石床》,作者是宋代诗人陈洵直。诗中以洞君(道教中的仙人)的石榻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一榻为谁悬"暗示了石床空置,无人使用,仿佛在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云帐苔茵不外传"进一步强调了石床的隐秘与清幽,仿佛笼罩在云雾和青苔之间,不为尘世所知。
"我醉欲眠非有地"表达了诗人在想象中沉醉于这样的环境中,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安心入睡的地方,但又似乎找不到合适的依托,流露出一种寻求心灵归宿的期待。"也应重应寝虚缘"则揭示出诗人认为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真正达到心境的宁静和虚无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石床这一物象,寓言式地传达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陈氏春秋一百一,儿女年皆过七十。
一门慈孝更雍愉,四老真堪入画图。
长官申闻太守喜,召至阶庭加盛礼。
老莱綵服作儿啼,今视古人更过之。
老莱一身娱戏耳,况有三儿奉甘旨。
人言潭俗不古如,君看此事天下无。
一门高寿何由得,慈孝之人天所惜。
我愿湘民胥效之,从此九州皆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