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腕系金铃,青丝绾偏髻。
胸前两绣囊,犹作长命字。
欠尔三斗乳,偿汝一升泪。
稚魂半尺馀,荒荒投旅次。
我尝静坐思,生死同一例。
子既光我行,即是鬼先辈。
如彼排场人,尊卑乃相递。
一去与一来,孰知非天戏。
弱腕系金铃,青丝绾偏髻。
胸前两绣囊,犹作长命字。
欠尔三斗乳,偿汝一升泪。
稚魂半尺馀,荒荒投旅次。
我尝静坐思,生死同一例。
子既光我行,即是鬼先辈。
如彼排场人,尊卑乃相递。
一去与一来,孰知非天戏。
这首诗《哀殇(其一)》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儿的哀悼之情。诗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度,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逝者的怀念。
首句“弱腕系金铃,青丝绾偏髻”描绘了亡儿生前的可爱形象,金铃与偏髻的细节刻画,让人仿佛能看到一个活泼、娇小的生命。接着,“胸前两绣囊,犹作长命字”,绣囊上的“长命”二字,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即使在孩子离世后,这些物品仍承载着对生命的怀念与祝福。
“欠尔三斗乳,偿汝一升泪”一句,表达了父母对失去孩子的痛苦与不舍。乳与泪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物质与情感的交换,更深刻地揭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之深沉。随后,“稚魂半尺馀,荒荒投旅次”描绘了孩子灵魂的渺小与孤独,投向未知世界的旅途,充满了哀伤与无奈。
“我尝静坐思,生死同一例”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生死虽有别,但都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这种超脱生死的哲学思考,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刻的内涵。
“子既光我行,即是鬼先辈”则表达了孩子虽然离世,但其精神与影响仍然存在于家庭之中,成为家族的骄傲与传承。这不仅是对亡儿的赞美,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最后,“如彼排场人,尊卑乃相递。一去与一来,孰知非天戏”将人生的轮回与命运的无常比作一场戏,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预知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与理解。
整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死亡、亲情与命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逝者深切的怀念。
红杏墙头树。紫萼香心初吐。
新年花发旧时枝,徘徊千绕,独共东风语。
阳台一梦如云雨。为问今何处。
离情别恨多少,条条结向垂杨缕。此事难分付。
初心本谁先许。
窃香解佩两沈沈,知他而今,记得当初否。
谁教薄倖轻相误。不信道、相思苦。
如今却恁空追悔,元来也会忆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