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扶日月,尧舜正衣裳。
壮烈周方叔,从容汉子房。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怅望它山远,千年绿野堂。
风云扶日月,尧舜正衣裳。
壮烈周方叔,从容汉子房。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怅望它山远,千年绿野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李丞相挽章(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古代圣君和贤臣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首句“风云扶日月”以壮丽的笔触描绘出天地间的恢宏景象,通过“尧舜正衣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理想化处理,赞扬他们治国有道,民生安定。
接下来的“壮烈周方叔,从容汉子房”则是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进行比较。周公(即周方叔)和张良(即汉子房)都是各自时代的代表人物,前者以其政绩著称,后者则以谋略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一句中,“鼎彝”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的青铜器皿,而“酬钜业”则意味着回报和赏赐。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之意。
最后两句,“怅望它山远,千年绿野堂”,则流露出诗人的怀旧情愫。他远眺那遥不可及的古老山脉,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向往和思念。而“千年绿野堂”则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不息的一种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诗人对于中华文明的深刻认识与无限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怀旧情感。王安石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个人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融入诗中,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阿母初哺儿,阶前种宜男。
种之欲忘忧,恨恨不能堪。
夫君竟长逝,花开为谁簪。
儿饥须蚤耕,儿寒须蚤蚕。
教儿读父书,经史长穷探。
儿今八尺长,母发白毵毵。
上堂问起居,下堂具旨甘。
幽花遍堂北,旭日照堂南。
何以报母慈,持此寸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