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漕溪边,云深失归径。
山空白露下,林迥玄风定。
火轮明东海,魄渊薄西岭。
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
夜宿漕溪边,云深失归径。
山空白露下,林迥玄风定。
火轮明东海,魄渊薄西岭。
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出漕溪即事》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漕溪边的所见所感。首句“夜宿漕溪边”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寂静使得诗人迷失了归途,引出接下来的自然景象。“云深失归径”寓言了人生的迷茫与探索。
“山空白露下”描绘了一幅秋夜山景,白露点缀在山间,显得空灵而清凉。而“林迥玄风定”则写出了林间的静谧,玄风(清风)停歇,万物宁静。“火轮明东海”以一轮明月比喻为照亮海面的火轮,形象生动,展现出广阔的海景。“魄渊薄西岭”中的“魄”指月亮,暗喻月光洒在西岭,形成深邃的阴影,对比鲜明。
最后两句“举手问两崖,此中是何景”,诗人以直接的疑问,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惊叹和对未知的好奇,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问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内心的沉思。
仆夫畏途黑,危言屡相请。
徘徊望前山,烟磬亦已暝。
忧此良会稀,兼以林麓静。
归鸟刷倦羽,相与顾形影。
转盼途路间,倏忽此暮景。
萦回作原隰,俯仰变川岭。
危磴入深樾,阴黝百不省。
闻猿独成悲,畏虎互相儆。
乳窦滴涧幽,湿云浸衣冷。
千折始出林,各各泥没胫。
沼缘渡浮梁,几处明灯耿。
境至万虑息,事过百危并。
缅彼高栖人,悽然动深憬。
疾风吹野霜,我心感孤独。
转侧念同袍,燕晚共羁曲。
斗酒相慰劳,抒抱无蹐局。
暮色苍然来,朗吟击空木。
昔悲缘分飞,后忆此信宿。
各怀万里志,且复对短烛。
愿同君子心,与献小人腹。
万事有明日,盈觞更相属。
宵短难系绳,饮深渐颓玉。
我舞方僛僛,邻鸡莫相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