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才生落已催,好花差喜未曾开。
珠从慈母擎中夺,书自山妻病里裁。
终傍人家何足恋,暂为而父讵忘哀。
我从客邸开缄慎,略失平安是此回。
初月才生落已催,好花差喜未曾开。
珠从慈母擎中夺,书自山妻病里裁。
终傍人家何足恋,暂为而父讵忘哀。
我从客邸开缄慎,略失平安是此回。
这首诗《得家书悼殇女》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收到家中关于女儿去世的消息后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初月才生落已催,好花差喜未曾开”,以初升的月亮和未绽放的花朵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女儿生命的惋惜与对未来的遗憾。月亮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却在还未完全展现其光芒时便悄然消逝;花朵代表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却未能盛开便凋零,这两者都暗示了女儿生命的短暂与不圆满。
颔联“珠从慈母擎中夺,书自山妻病里裁”,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的悲痛。慈母因失去女儿而心痛欲绝,仿佛连手中的珍珠也失去了光彩;山妻在病中仍不忘写信,表达对女儿的思念与哀悼。这两句通过母亲和妻子的反应,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悲剧时的无力感。
颈联“终傍人家何足恋,暂为而父讵忘哀”,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生命虽短却曾给予家庭温暖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女儿离世的哀伤之情。诗人认为,虽然女儿的生命只是暂时陪伴了家人,但她的存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无法忘怀。
尾联“我从客邸开缄慎,略失平安是此回”,则点明了诗人收到家书的地点——客居他乡。在异乡收到这样的消息,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同时,诗人谨慎地阅读家书,只觉平安二字格外珍贵,这既是对女儿平安无恙的渴望,也是对当下生活安稳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哀痛与怀念,以及在艰难时刻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