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家书悼殇女》
《得家书悼殇女》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初月才生落已催,好花差喜未曾开。

珠从慈母擎中夺,书自山妻病里裁。

终傍人家何足恋,暂为而父讵忘哀。

我从客邸开缄慎,略失平安是此回。

(0)
鉴赏

这首诗《得家书悼殇女》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收到家中关于女儿去世的消息后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初月才生落已催,好花差喜未曾开”,以初升的月亮和未绽放的花朵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女儿生命的惋惜与对未来的遗憾。月亮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却在还未完全展现其光芒时便悄然消逝;花朵代表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却未能盛开便凋零,这两者都暗示了女儿生命的短暂与不圆满。

颔联“珠从慈母擎中夺,书自山妻病里裁”,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的悲痛。慈母因失去女儿而心痛欲绝,仿佛连手中的珍珠也失去了光彩;山妻在病中仍不忘写信,表达对女儿的思念与哀悼。这两句通过母亲和妻子的反应,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悲剧时的无力感。

颈联“终傍人家何足恋,暂为而父讵忘哀”,表达了诗人对女儿生命虽短却曾给予家庭温暖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女儿离世的哀伤之情。诗人认为,虽然女儿的生命只是暂时陪伴了家人,但她的存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中,无法忘怀。

尾联“我从客邸开缄慎,略失平安是此回”,则点明了诗人收到家书的地点——客居他乡。在异乡收到这样的消息,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同时,诗人谨慎地阅读家书,只觉平安二字格外珍贵,这既是对女儿平安无恙的渴望,也是对当下生活安稳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哀痛与怀念,以及在艰难时刻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珍惜。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别任父二首·其二

夜半行郎柘弹空,阑珊春意各西东。

他时独自亲调马,愁见山花故故红。

(0)

赠筱蜦·其一

三朝坐甲帐,十载雪霜寒。

瑶台此中是,何处学骖鸾。

(0)

冯庵先生日成数诗辄呼予视之·其三

随舟芍药伴诗翁,更盗荼蘼阳虎东。

冷淡生涯人四个,谁家翠幕覆重重。

(0)

暑夜泛姜溪诗·其三

大家莫把桃源说,那有仙源到两回。

昨日好山撑不近,明宵须换小船来。

(0)

九日同仙居兄饮江陵草堂因忆故园诸弟

客泪十年落,乡心九日县。

登高巴水外,望远楚云边。

各醉黄花酒,同悲鸿雁天。

浮骸能几日,而汝且相怜。

(0)

江陵为仙居儿赋

性疏非傲物,懒慢竟何求。

身老兼多病,他乡况值秋。

衣冠随楚俗,饮啄且荆州。

好似张平子,曾无儿女忧。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