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来鸿去燕期,骚人切切有相宜。
汉宫新调初翻叶,素女哀音半破丝。
欲赋心怀无那意,少咨时事未能痴。
长风短雨时时过,为暑为凉不可知。
荏苒来鸿去燕期,骚人切切有相宜。
汉宫新调初翻叶,素女哀音半破丝。
欲赋心怀无那意,少咨时事未能痴。
长风短雨时时过,为暑为凉不可知。
这首诗以秋天的候鸟——鸿雁和燕子的来去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荏苒来鸿去燕期"描绘了季节更替中生物的规律,暗寓人生如斯,岁月匆匆。"骚人切切有相宜"则借骚人的敏感情绪,抒发自己对时序变迁的深深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汉宫新调初翻叶,素女哀音半破丝"运用了音乐的意象,比喻新曲初奏与哀婉琴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诗人内心的哀愁。"欲赋心怀无那意"表达了诗人想要倾诉却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少咨时事未能痴"则透露出他对世事的忧虑,但又不愿过于执着。
最后两句"长风短雨时时过,为暑为凉不可知"以风雨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天气的忽冷忽热预示着秋天的不确定性,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境遇的不确定感。
总的来说,这首《悲秋(其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沉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去涧中水,悠悠头上巾。
岁月如飞弹,不饮生秋尘。
家有紫霞精,一回三千春。
注之金荷叶,投彼寒流滨。
寒流清且驶,荷叶何逡巡。
列坐藉春草,筹影乱纷缤。
当歌即成曲,逸响动潜鳞。
引脰川原外,翠霭千□屯。
理深物有悟,兴极感相因。
试同世人饮,谁得此中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