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一马化龙游,却惜河山半壁收。
肆志强臣频耀武,清谈名士仗宣猷。
立排异地迁都议,静镇新亭入室矛。
晋代千秋踪迹邈,乌衣门巷到今留。
长江一马化龙游,却惜河山半壁收。
肆志强臣频耀武,清谈名士仗宣猷。
立排异地迁都议,静镇新亭入室矛。
晋代千秋踪迹邈,乌衣门巷到今留。
此诗《秣陵怀古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顾柄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王朝兴衰的感慨。首句“长江一马化龙游”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壮丽身影,仿佛骏马跃入长江,化身为龙遨游天地,象征着英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不朽传奇。
“却惜河山半壁收”则表达了对国家分裂、领土不完整的深深惋惜之情,暗示了历史上的战乱与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接下来,“肆志强臣频耀武,清谈名士仗宣猷”两句对比鲜明,前者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利益而英勇奋斗的强臣,后者则讽刺了那些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际行动的名士,通过对比揭示了治国理政中行动与理论的重要性。
“立排异地迁都议,静镇新亭入室矛”进一步探讨了政治决策的复杂性。前一句可能指出了在面对危机时,是否应该迁都以避祸的争议,后一句则可能暗喻了在稳定局势时,如何处理内部矛盾与外部威胁的策略。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和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洞察。
最后,“晋代千秋踪迹邈,乌衣门巷到今留”将思绪拉回至晋代,表达了对那个时代辉煌与衰落的感慨。晋代虽已远去,但其历史遗迹仍存留于世,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