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天门亲拾级,羲碑捧读五云头。
戊辰年事那堪道,丁丑春巡过似浮。
不改旰宵勤庶政,惟期乐利永齐州。
省方继武一心切,讵是无端七字留。
两度天门亲拾级,羲碑捧读五云头。
戊辰年事那堪道,丁丑春巡过似浮。
不改旰宵勤庶政,惟期乐利永齐州。
省方继武一心切,讵是无端七字留。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过泰山四依皇祖诗韵(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亲自登临与深刻感受,以及对古代帝王的追思与敬仰。
首联“两度天门亲拾级,羲碑捧读五云头”,描绘了诗人两次攀登泰山,亲手触摸古代帝王留下的石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云雾缭绕的仙境景象。这里运用了“天门”、“羲碑”和“五云头”的意象,既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也寓意着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颔联“戊辰年事那堪道,丁丑春巡过似浮”,通过时间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感慨。戊辰年和丁丑年的往事难以言说,仿佛在时间的长河中如同浮萍般轻盈而短暂。这里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复杂情感。
颈联“不改旰宵勤庶政,惟期乐利永齐州”,赞扬了古代帝王为了国家的繁荣稳定,即使在深夜仍勤于政务,希望人民能够永远享受到安宁与幸福。这一联体现了对古代帝王治国理政智慧的肯定,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尾联“省方继武一心切,讵是无端七字留”,表达了诗人亲自巡视各地,继承先王足迹的决心。这里的“省方”指的是巡视四方,“继武”则是继承前人的脚步。诗人强调自己并非无故留下这七字,而是有着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能够继续前人未竟之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整首诗以泰山为背景,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文的元素,表达了对古代帝王的崇敬、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诗中既有对过去的深情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