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古重民天,祈谷实大祀。
仲辛届首春,东郊逮于耜。
迁坐御斋宫,犹惧吾心弛。
铜人如师保,屋漏十手指。
微诚冀少通,贶我丰年美。
丰年岂易绥,寰宇博九陲。
大有信希遘,粉饰我不为。
水旱亦常有,济之在及时。
所虞人力薄,究赖天恩垂。
天恩匪可倖,孜孜勉勤政。
省方典固昭,与祭义应敬。
蒇事乃启跸,孚颙仰神听。
锡福和且平,愿共斯民庆。
伊古重民天,祈谷实大祀。
仲辛届首春,东郊逮于耜。
迁坐御斋宫,犹惧吾心弛。
铜人如师保,屋漏十手指。
微诚冀少通,贶我丰年美。
丰年岂易绥,寰宇博九陲。
大有信希遘,粉饰我不为。
水旱亦常有,济之在及时。
所虞人力薄,究赖天恩垂。
天恩匪可倖,孜孜勉勤政。
省方典固昭,与祭义应敬。
蒇事乃启跸,孚颙仰神听。
锡福和且平,愿共斯民庆。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祈谷斋居》。诗中描绘了古代帝王在春季举行祈谷祭祀活动的情景,表达了对上天的虔诚祈求,希望获得丰收之年,并以此惠及天下百姓。诗中体现了古代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君主对于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
首句“伊古重民天,祈谷实大祀”点明了祭祀的主题——祈求谷物丰收,以保障民众的生计。接着,“仲辛届首春,东郊逮于耜”描述了祭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春季的东郊,象征着农耕的开始。通过“迁坐御斋宫,犹惧吾心弛”表达了皇帝在斋戒期间的虔诚与谨慎,即使身在斋宫,也时刻警惕自己的内心不被杂念所扰。
“铜人如师保,屋漏十手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铜人比作师保,象征着上天的监督与保护,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在祭祀时的自我反省与检讨。接下来的“微诚冀少通,贶我丰年美”表达了皇帝希望通过内心的微小诚意,得到上天的回应,赐予丰年的美好景象。
“丰年岂易绥,寰宇博九陲”强调了丰年不易得,需要广泛的地域和时间来实现。而“大有信希遘,粉饰我不为”则表明了皇帝对于丰年的追求不是表面的装饰,而是基于真实的需求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注。
最后,“水旱亦常有,济之在及时。所虞人力薄,究赖天恩垂。天恩匪可倖,孜孜勉勤政。省方典固昭,与祭义应敬。蒇事乃启跸,孚颙仰神听。锡福和且平,愿共斯民庆”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依靠及时的治理和天恩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作为君主,应当勤勉执政,遵循礼仪,与民众共同庆祝丰年带来的福祉。
整首诗展现了古代帝王在农业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他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祭祀活动,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