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
《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全文
清 / 叶燮   形式: 古风

长江万里岷蜀来,彭蠡派汇天南回。

巨川交叉束宇宙,庐山握纽真雄哉。

左揽江流蜿蜒如鞶带,右衔湖影滟潋如螺杯。

揽带衔杯昂钜首,俯视古今王侯将相,无异蜉蝣与尘埃。

昔年我登日观峰,秦皇汉武如梦中。

往者又登天子鄣,轩辕炼丹无乃妄。

又曾一登太室颠,北邙漠漠迷林泉。

无如此老蟠踞襟带互天下,我今直上睥睨目欲无全天。

初登一峰峰犹迩,十步九折举堪趾。

二峰初登峰削成,老猿却步狙公惊。

中峰才上见全楚,九点齐烟何处所。

谢朓惊人不足夸,灵均欲问将无语。

君不见千牙万戟蹲舞跪立群少年,拥卫老人支颐兀坐历瞬黄农虞夏忽没焉。

入海空闻不死药,山头一息长绵绵。

云衣千族绚异彩,流泉百道华池在。

乌兔长供无尽镫,举头把臂苍苍宰。

庐山面目是耶非,百转千回非所思。

纵饶笔底庐山句,不是当前面目诗。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叶燮的《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描绘了长江与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登山过程中的感受。首联以长江源头和彭蠡湖的汇聚,展现地理的宏阔;接着通过比喻,形容庐山犹如巨川交叉的纽带,雄伟壮观。诗人左揽江流,右衔湖光,自比为巨人,俯瞰历史人物显得渺小。

诗人通过登山的经历,将自己比作古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等,暗示历史的短暂。他感叹自己曾多次攀登名山,如日观峰、天子鄣、太室山,但最终认为庐山的雄伟才是真正的瞩目所在。在登山过程中,诗人体验到步步艰难,但视野逐渐开阔,从一峰至中峰,景色各异,令人惊叹。

最后,诗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以千牙万戟的舞者和老人的形象,寓言生命如梦幻泡影。他登上庐山之巅,感叹庐山的变幻莫测,即使写下再多诗句,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真实面貌。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景,又有哲理之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

作者介绍

叶燮
朝代:清   字:星期   号:巳畦   籍贯:江苏吴江   生辰:1627—1702

叶燮(xiè)(1627年~1703年),清初诗论家。字星期,号已畦。吴江人。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叶绍袁、沈宜修幼子。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任上,参加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不久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已畦集》。
猜你喜欢

课儿联·其六九六

清筱留鸾影;深苔得鹿踪。

(0)

吴桥

一川百折似蛇枉,越舸吴艑日来往。

轻帆片片白云飞,小市嘈嘈语声响。

正是乡心暮更朝,客程无那说吴桥。

非无系棹双枫树,亦有当窗万柳条。

风景虽然似吾土,祇共平头作乡语。

一种怀人去国情,可堪愁水愁风苦。

沙鹭惊人扑渌飞,溅来凉雪满征衣。

少年江海贪为客,何日风尘竟息机。

眼看邻舟挂帆去,未识今宵泊何处。

(0)

挽儿

十三龄经史粗通,誉满公卿,始信虚名能折福;

廿一载迍邅迭遘,理参因果,将无造孽是居官。

(0)

石壁头宫新春联

祀重桃山,喜今朝门户更新,百代馨香荣俎豆;

儒宗穗岭,幸此地宫墙未远,千秋理学溯渊源。

(0)

集字联

和风君子德;时雨圣人怀。

(0)

白居易祠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