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閒情好,林堂白昼长。
楷书临小晋,近体学中唐。
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
不知篱下菊,秋后肯分香。
爱尔閒情好,林堂白昼长。
楷书临小晋,近体学中唐。
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
不知篱下菊,秋后肯分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包徵士公恺的寄语。首句“爱尔閒情好”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认为这种心境是美好的。接下来的“林堂白昼长”写出了环境的宁静与时光的悠长,暗示了诗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书法练习。
“楷书临小晋,近体学中唐”两句,诗人提到自己在白昼漫长的时光里,专注于研习书法,楷书取法于晋代的小楷,近体则效仿唐代的风格,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美学的敬仰。
“水莳一池芡,园栽十亩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场景,他不仅种植芡实,还广植桑树,显示出他对农事的兴趣和对物质生活的满足。
最后,“不知篱下菊,秋后肯分香”以菊花作结,寓意深厚。诗人询问友人,不知这篱下的菊花在秋天是否会分享它的香气,暗含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希望他们能像菊花一样,即使在平凡生活中也能散发出高洁的品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既展示了诗人自己的生活情趣,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向城北。问野圃浓霜,这番消息。
道寒花都放,莫迟去寻觅。
携奴荷锸随黄蝶,踏断残芜碧。
忽惊看、一簇斜阳,满篱霜色。金盏为君拭。
有疏影疏香,移来书室。几日帘前,经岁又相忆。
忍寒翠里灯花下,一一重搜剔。
趁重阳,细雨轻烟澹日。
北宋南唐继。问词坛、双飞健将,而今有几。
太白才华江令笔,一样花生梦里。
谱妙句、金荃堪拟。
旧酿蒲桃新拨瓮,倒芳樽、共把尘襟洗。
沧海量,更谁比。清谈雅吐如虹气。
骋吟怀、齐霏玉屑,尘挥难已。
便化西湖波作酒,那怕刘伶醉死。
总不学、眼醒屈子。
我亦浇书成素癖,要青旗、买遍江南地。
拼酩酊,画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