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开乍翕总天真,孰识前因与后因。
屡向梦中呈婉娈,东皇未遣露全身。
乍开乍翕总天真,孰识前因与后因。
屡向梦中呈婉娈,东皇未遣露全身。
此诗《咏半开花(其三)》由明代诗人凌义渠所作,通过对半开之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乍开乍翕总天真”,以“乍开乍翕”描绘了花朵在开放与闭合之间微妙的变化,赋予了花朵以生命感,展现出其自然生长的纯真状态。这里的“天真”二字,不仅指花朵本身的自然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未经雕琢、纯粹美好的向往和赞美。
次句“孰识前因与后因”,则以哲学的思考引入,提出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的疑问。这不仅是对花朵生长过程的思考,也是对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深邃探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次意义的追寻。
接着,“屡向梦中呈婉娈”,将自然界的景象与梦境相联系,暗示了自然之美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投射和共鸣。这里“婉娈”一词,形容花朵娇美可爱,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东皇未遣露全身”,“东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此处借指太阳或自然界的主宰。诗句表达了即使在阳光普照之下,花朵仍保留着一部分神秘与未知,暗示了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未被完全揭示的秘密,激发人们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半开之花的美丽与神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也蕴含了对生命、宇宙和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凌义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思的艺术画卷。
孔云友多闻,涧东我益友。
告以古砚铭,《贵耳集》载久。
北宋唐子西,篆刻俱名手。
赖君学渊源,赋诗传不朽。
喜极忘效颦,犯晓诗筒走。
旧畜宣和鹦,歙石颇不丑。
两砚都非常,或有鬼神守。
暇当就我看,无归饮我酒。
食肉亦何俗,杯盘罗菘韭。
雄谈受益多,循循犹善诱。
昨许镌一行,高朋能运肘。
为篆石琴藏,嘉庆岁丁丑。
东南称二老,曰钱沈则继。
并以受恩眷,嘉话艺林志。
而实有优劣,沈舛钱为粹。
钱已见前咏,兹特言沈事。
其选国朝诗,说项乖大义。
制序正厥失,然亦无呵厉。
仍予饰终恩,原无责备意。
昨秋徐述夔案发,潜乃为传记。
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
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
彼岂魏徵比,仆碑复何日。
盖因耄而荒,未免图小利。
设曰有心为,吾知其未必。
其子非已出,纨裤甘废弃。
孙至十四人,而皆无书味。
天网有明报,地下应深愧。
可惜徒工诗,行阙信何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