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乘春泛,船窗掩又开。
好山沿岸去,骤雨落花来。
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
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
越水乘春泛,船窗掩又开。
好山沿岸去,骤雨落花来。
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
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若耶溪时所见的春日美景与生动的人间烟火。首句“越水乘春泛”点明了地点和时节,诗人乘坐小舟在春天的越水之上航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船窗掩又开”则细腻地展现了行舟过程中的动态美,窗户时而关闭,时而开启,仿佛与外界的景色进行着互动。
“好山沿岸去”一句,将视线引向两岸连绵起伏的青山,它们随着舟行缓缓展开,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骤雨落花来”则描绘了春日特有的景象,急雨与落花随风而来,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诗意。
“岸影樵人渡,歌声浣女回”两句,将笔触转向了岸边的生活场景。砍柴的樵夫在雨后过河,洗衣的女子歌声回荡,这些平凡而生动的画面,为整个画面注入了人间的气息,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最后,“沧浪无限意,日暮更悠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感慨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在夕阳的余晖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日常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倚阑观四远。
近有客登临,故相磨难。
山形欠舒展。
小峰峦云树,晦明更变。
江淮楚甸。
又何曾、分明在眼。
但临深、自觉身高,未可便名博见。
休辨。
吾心乐处,不要他人,共同称善。
痴儿浅浅。
因他谩说一遍。
问还知宴坐,回光收视,大地河山尽现。
待於中、会得些时,举觞奉劝。
朝天门外路,路坦坦、走去声瑶京。
悔年少狂图,争名远宦,为米孤征。
星星。
半凋鬓发,事千端、回首只堪惊。
居士新来悟也,渭川小隐初成。
临清。
巧创幽亭。
真富贵、享安荣。
有猿鸟清讴,松篁森卫,桧柏双旌。
蛙鸣。
自然鼓吹,粲林华、前后锦围屏。
须信早朝鸡唱,未如夜枕滩声。
无言凭燕几,爱香袅、博山炉。
正暖日辉辉,晴云淡淡,千里平芜。
田家尽收刈了,见牛羊、下垅暝烟孤。
闻说丰年景致,老农击攘呜呜。
狂夫。
素乏良图。
从上策、赋归欤。
有千亩松筠,三洲风月,尽遂吾初。
凭谁去西塞岸,问玄真、此意果何如。
寂寞无人共乐,醉乡是我华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