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云友多闻,涧东我益友。
告以古砚铭,《贵耳集》载久。
北宋唐子西,篆刻俱名手。
赖君学渊源,赋诗传不朽。
喜极忘效颦,犯晓诗筒走。
旧畜宣和鹦,歙石颇不丑。
两砚都非常,或有鬼神守。
暇当就我看,无归饮我酒。
食肉亦何俗,杯盘罗菘韭。
雄谈受益多,循循犹善诱。
昨许镌一行,高朋能运肘。
为篆石琴藏,嘉庆岁丁丑。
孔云友多闻,涧东我益友。
告以古砚铭,《贵耳集》载久。
北宋唐子西,篆刻俱名手。
赖君学渊源,赋诗传不朽。
喜极忘效颦,犯晓诗筒走。
旧畜宣和鹦,歙石颇不丑。
两砚都非常,或有鬼神守。
暇当就我看,无归饮我酒。
食肉亦何俗,杯盘罗菘韭。
雄谈受益多,循循犹善诱。
昨许镌一行,高朋能运肘。
为篆石琴藏,嘉庆岁丁丑。
这首清代乌尔恭阿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孔云友和周涧东的敬重与感激之情。诗中提及的唐子西是北宋时期的篆刻大家,他的古砚铭被收录在《贵耳集》中,显得珍贵而有历史底蕴。诗人因获赠唐子西的砚台而欣喜若狂,甚至不顾夜深,急忙写诗致谢。他提到砚台的精美,暗示了其艺术价值,可能还带有神秘守护的力量。诗人邀请朋友前来品鉴,并承诺在闲暇时共饮,享受朴素但愉快的宴席,强调友情的深厚和交谈的益处。最后,他还提及了为砚台镌刻一行字的细节,以及砚台的制作年代——嘉庆丁丑年,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化的双重敬仰。
,戏调此词以自述独酌新丰,任疏放、从人不识。
还只是、旧时把酒,秋风狂客。
颠倒天吴归短褐,风涛岁月头将白。
笑平生、尽有气如虹,难教屈。
也不学,悲弹铗。
也不作,谭扪虱。
共梅花心事,岁寒冰雪。
眼底山川徒历遍,胸中史记无雄笔。
合归来、依旧饭吾牛,歌明月。
飞台千尺。
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
锦幄尘飞,玉箫声断,麋鹿来宫阙。
荒凉千古,朱阑犹自明月。
送目独倚西风,问兴亡往事,飞鸿天末。
且对一尊浮大白,分甚为吴为越。
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制水,因以黄名楼。
楼成,子由作赋,坡翁为书之,刻於石。
予回自京师登楼怀古,并感项籍遗事,末章及之登临把酒,问黄楼人去,几番风雨。
妙绝颍滨楼上赋,坡老龙蛇飞舞。
千载风流,两翁笑傲,淮泗归谭尘。
衣冠安在,我来空自延伫。
下视**喧尘,惨昏烟落日,西风鼙鼓。
昔日争雄怀楚霸,百万屯云貔虎。
世事茫茫,山川历历,不尽凭阑思。
城头今古,黄河日夜东去。
娲皇补天,遗石两拳,几千仞兮。
定苍龙擘峡,罅和天坼,浮屠卓锡,庐倚云开。
世窄三千,天高尺五,日月低躔东复西。
人间世,听晨昏钟鼓,撼半空雷。
登临纱帽*鞋。
豁云梦、胸襟一快哉。
想醉倚高寒,飞仙可挟,清游纪胜,俗子难梯。
把酒乾坤,笑谭今古,崖藓摩挲认旧题。
九关近,便骖鸾高举,云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