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禅塔逼苍冥,偶共登临似玉京。
竹叶酒杯光禄宴,杏花潭水曲江情。
上方象纬相摩荡,下劫楼台几废兴。
为问前朝僧细说,迢迢西望倚虚楹。
长干禅塔逼苍冥,偶共登临似玉京。
竹叶酒杯光禄宴,杏花潭水曲江情。
上方象纬相摩荡,下劫楼台几废兴。
为问前朝僧细说,迢迢西望倚虚楹。
这首明代诗人周伦的《登报恩寺塔》诗,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描绘了报恩寺塔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感。
首联“长干禅塔逼苍冥,偶共登临似玉京”,开篇即以“长干禅塔”点出地点,用“逼苍冥”形容其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而“偶共登临似玉京”则将眼前的塔景比作仙境中的玉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竹叶酒杯光禄宴,杏花潭水曲江情”,转而描写登塔时所见的自然风光。竹叶酒杯,暗喻宴饮之乐;杏花潭水,曲江情致,既展现了春日的生机盎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颈联“上方象纬相摩荡,下劫楼台几废兴”,进一步深化主题,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上方的星辰与塔身相互映照,象征着宇宙的浩瀚与人类文明的渺小;下方的历史楼台,历经兴衰,见证了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为问前朝僧细说,迢迢西望倚虚楹”,以询问的形式,引出对前朝往事的遐想。诗人站在塔上,面向西方,似乎在倾听僧人的讲述,探讨着历史的奥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吴淞夜雨。讶岸影移帆,乱燃松炬。
但见倾筐簖侧,绀螯争取。
舵楼且作尊前供,剪明灯、笑斟芳醑。
正逢霜后,金瓤镕腹,玉酥凝箸。数俊味、当年曾谱。
记天柱山房,词人争赋。须付厨娘调就,饆饠寒具。
秋宵客里撩人意,动归心、石尤偏阻。
欲消残醉,茶铛相对,眼波愁注。
正吟窗人倦,砚北沉眠。任千缕,袅茶烟。
被几声、鶗鴂勾回午梦,满帘粉絮,扑上愁边。
料得瞻园,今番花信,开到蔷薇春可怜。
偶曳筇枝趁风去,笑桃朱户却依然。
一片平芜似剪,胭脂点处,较鸳锦、颜色还鲜。
听洞口,水潺湲。紫鳞齐跃,红瓣争牵。
倚石思登,扪新萝带,买春无计,数小榆钱。
韶光九十,算真真输与,寻香凤子,恣意流连。
双清楼外花桥,压钿镜空波,剪莼春晚。
索郎酒载,莲泥插桨,草堤铺毯。
新蟾容易堕,趁断港、渔灯寻曲院。
只怪得、未了吟情,楚尾燕樯催散。
昔游恼乱回肠,是挑菜收裙,倚桃遮扇。
旧乡凝望,可堪又对,败芦沉雁。
秋峦枫似锦,终不比、孤山青一片。
况那日、紫曲閒门,谱箫人远。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