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
这首清代丁澎的《皂罗特髻(其二)》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情与文人士大夫情感的词作。词中通过“采菱拾翠”和“傍越殿寻春”的场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活泼。"清歌徐度"则传递出音乐的悠扬,让人联想到吴均的才情与他的愁赋。
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浣纱女和雕栏,描绘了她们在旗亭的落寞与醉态,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与无奈。“莫怜眉妩”一句,表达了对女子美貌的赞美,同时也担心她的美丽会引起他人嫉妒。
词的下片转而抒发内心的情感,如同夜深人静时的哀筝声,无人倾诉。"鸳管写、乌丝百尺"描绘了书写的情景,而“待归去、都付双鬓女”则流露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陪伴的渴望。
最后,“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以音乐作为结语,通过女子的歌声传达出深深的愁绪,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展现了词人对江南风土人情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大元设学校,于以教万民。
吁嗟去古远,世降何沄沄。
周孔不可见,圣道日以湮。
儒官窃廪禄,法度岂复遵。
教化何由宣,礼乐亦以沦。
在薮无凤凰,在郊无麒麟。
英宗皇帝时,逆气横乾坤。
贼子不知父,乱臣已忘君。
臣素愤薄世,胆气长囷轮。
念之万感集,血泪射秋旻。
思见豪杰士,再使民风淳。
訚訚王教谕,我里君子人。
之官武宁县,挂席当仲春。
撞钟集诸生,讲论明彝伦。
况逢尧舜君,德泽周八垠。
高歌猛虎行,慷慨为子陈。
江东老桧天下奇,雪霜鍊骨知者谁。
干通碧汉星斗垂,野鹤夜过翻云旗。
根吐元气春淋漓,蛰龙守护防颠危。
黑风旷劫海倒吹,六合草木纷离披。
伟哉傲兀永奠基,造化留此持坤维。
高侯画逼郑与祁,熟视眼空超等夷。
气酣落笔天自随,恍若曲阜林中移。
崔嵬樛枝苍藓皮,古藤蔓引怪石欹。
卷舒坐右乃所宜,持赠老拙夫何为。
秘藏韬椟时一窥,夜中神彩光陆离。
按图求索吁然疑,被之宝瑟同鼎彝。
紫霄鸾凤若可期,变化讵容蝼蚁欺。
扶桑万丈开晴曦,特立丹心朝帝畿。
素履所践,王道平平。流行坎止,一听于天。
夏禹之忧,颜渊之乐。易地皆然,道同天爵。
忠信笃敬,蛮貊行焉。戒心微服,孔孟犹然。
彼美吉士,力行其素。屈伸利钝,随其所遇。
廊庙匪荣,关铎匪卑。居易君子,视此铭诗。